解析历教本质 浸润人文精神

楷林老师
创建于2023-07-21
阅读 360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解析历教本质 浸润人文精神

省培第三组成员

      2023年7月21日晚上,本属于惠州学院师生的暑假之“寂静之夜”,却在求知声中迅速转变为“学问之夜”,参与“2023年广东省新强师工程粤东粤西粤北地区教师全员轮训项目”的教师们在夜晚灯光的照耀下,依旧展现出浓厚的求知欲望,在今晚给全体教师带来“学问之夜”的是现任惠州一中陈平肸校长,他的讲座题目是《唤醒、引导学生的人文主义精神》,出席本次讲座的有:惠州学院政法学院蒋炜院长、徐旭阳教授、陈会容副主任,以及参与培训的各县区高中历史骨干教师与学院学生助理。

      本次讲座在晚上7时30分开始,陈平肸校长主要从教育的本质、人文精神的内涵和历史教师的责任三方面予以阐述:

       一、谈及教育本质

       陈校强调,作为高中历史骨干教师,要明确在“三新”教育推行的背景下,运用所学的历史教学专业知识,解析教育的本质:教育转变是育分到育人的转变,运用到课堂教学上,历史教师要带有剖析精神,在教学中浸润人文精神。

      例如教师在讲到商鞅变法时,都明白目的是富国强兵,根本目的是确立新型地主阶级通知,故因此商鞅变法的改革实质上是维护地主阶级的利益。紧接着,陈校长展示中外教育家对教育本质的解析,发现教育的根本是促进人的发展的教育工具,每个人都是自主的,是具有性本善品德,本身就具备一定的人文精神,而我们教师的责任就是要唤醒学生的人文将神,引导学生适应社会需求,东西方教育的共同点在于关注教育的引导方式,教育目标则是唤醒学生的人文素养,从唤起到浸润,让学生一步步走向综合能力更为强大的路线。

      二、谈及人文精神的内涵

      在一线教学课堂上,陈校呼吁所有骨干教师积极推动师生合作学习,体现学生主体和教师引导地位,共同解决校园生活与教学中的问题。在实践中学习理论,达到“理论联系实际”的效果,中国的人文精神是世界上最早出现的,源于《周易》,说明中华文明具有伟大的包容性,当人们说做什么事情都要有个“度”,即中国自然人文思想史融合在一起的,人民当家做主,具有天下大同之观。

       西方的思想则没有中华文明的包容性,而是非黑即白的二元思维,联系到时政上,可知中美关系的复杂性。我国的人文思想具备仁性、理性和超越性,是西方许多国家无法建构出来的。

       三、谈及历史教师的职责

       陈校长不断提醒在座教师不要忘记本次讲座的主线,即我们要唤起学生的人文素养,教师需要对教师职业有信仰,要热爱学生、热爱课堂,努力让更多的学生在被尊重的前提下,营造友爱之校园环境,学生能与友爱的人在友爱的地方生活,那是最为幸福的时刻。

       具体而言,历史教师可组织学生阅读部编教材中的历史人物传记,在实践教学中,对每一节课的内容都相当熟悉,举出的事例要与普通民众生活相关,做到言传身教,传递正能量,何为成功,就是能影响到更多的人,就会越多属于师生合作之成功感动范例。

       四、总结

      在这“学问之夜”中,陈校长从教育的本质、人文精神的内涵和历史教师的职责,讲述唤醒人们的人文素养,让历史红飘带在一线教学中成为美好的风景。

      本次讲座也是此次省级优秀高中历史骨干教师培训的最后一次课,从14号以来,专家们的激情讲解,教师的认真付出,惠州学院领导和师生的无私奉献,都给我们留下深刻之印象,在这几天中,我们也受主办方邀请参加羽毛球比赛等实践活动,参观惠州学院的校园文化生活,让我们感受到这所高校的风采,也感受到教育所带来的仁爱,凸显陈校长所讲的,我们要唤起自己的人文素养精神,也要担负起唤醒学生的人文素养精神,让着精神不断浸润师生的心灵,让学生真的“恋”上历史课,“恋”上历史学,我们真诚感谢每一位付出的平凡人,就像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教育观“每个人都有出彩的机会”,没有什么岁月静好,教师队伍即刻负重前行,为接下来开始的工作,我们时刻准备着。

执笔:肖楷林

撰稿:刘焕璋 万凯希

编辑:陈慧清

审核:陈    宇  高小定  喻  程 张美琼 郑夏清

供图:肖楷林  黄依蕾 黎茵茵 赵天笑 谢东廷

总审核:何松柏

阅读 360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