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千年流,薪火有相传——2023“中华古籍保护文化志愿活动·云南行”心得

海谷
创建于2023-07-21
阅读 867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从那些尘封在柜子里的典籍,读出历史长久的荡动和平复。那些书册就那么躺在木架和铁架上,一睡几百年,不同于货架上的食品的是,它被赋予人文关怀和延续智慧的使命,它在等待着寻求知识的人的再一次垦荒。等待的时间足够漫长,绽放的光彩也足够耀眼。它以几千年的人类文明遗存而示众,又作为现代人类文化的源动力而持续发力,它的另一个不同于一包食品的点是:它不满足于一时的口腹之欲,从历史的波澜中走出,它已经进入东方国度的国民内心深处,成为拨响心灵清音的一根粗浑的琴弦。

       2023年7月,我作为云南民族大学的一名志愿者参加了此次的中华古籍保护文化志愿活动。从新手开始做起,用我那全是理论的学习来实践和应用对接,小组积极合力备战,省图的各位老师也倾囊相授,一边教会我们整理,辨别和校勘,一边又投入到紧锣密鼓的数据录入工作。大家热情高涨,斗志很强,竭尽所能帮助母校图书馆进行古籍整理和登记,为将来更好地管理和使用这些古籍打下良好基础。

       深入进行这次典籍甄别和保护工作,身为志愿者的我们,不仅在认识层面做到了对古典文献知识领域比较深入的认知,也感同身受省图书馆老师们对古籍保护工作的专业和热情。从一点点开始做起,就从一本一本泛黄的书册入手:翻找题名,寻觅字迹间隐藏的古籍痕迹,比对大数据中搜索出的与之相关的一小截信息……怎么做呢?只有保持热情,保持耐心。      

图为老师指导志愿者录入古籍信息

图为小组分工合作

图为志愿者鉴别古籍年代和版本

图为志愿者录入古籍信息

图为志愿者作图书整理归类工作

      因为他们都有责任,我也如此。图书馆建设,涉及社会方方面面:个人学术研究的需要,社会意识形态教育的需要,民族文化自信和认同的需要等。这些幕后的工作总是需要一些人来做,总是需要些不计回报的付出。前人栽树,后人受益无穷,说是功德无量亦不为过。

      中华古籍是民族文化的瑰宝,传承和守护的使命落到我们这代人身上,我们理当义不容辞。

       

      云南民族大学古籍保护志愿者   刘石进

阅读 867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