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负夏日,且行且思》—记小学数学单元整体教学深度研习(赵宇焮)

赵宇焮
创建于2023-07-21
阅读 837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天府之国,夏日如火。经过长途跋涉,我和小伙伴们来到成都,参加小学数学教师研习营。

行程满满,收获亦满满,今日收获最大的讲座: 《数学核心素养的内涵理解与实践落地》刘延革

此图是教改理念核心,可反复回味,也是本讲座精髓。

(一)确立核心素养导向的课程目标

1.数学本质      

数学本质不是那么容易找到的,它难找到,但是指向了核心素养,必须找(这才是每节课最难的备课环节,总结什么,提升什么,结构是什么)。

2.教学活动      

实施什么样的教学活动?!      答:促进学生发展的。      简简单单几个字,却真正考察了一个教师的素养,考量着一个教师的良心。      素养是目标,要求教师不能完全照搬教材,理念是好的,操作难度是大的,老师自己先要深度思考,找到最合适的素材,一个板块一个板块的推进,让学生在核心素养上不断上台阶。

3.量感问题

问题1:什么是量感?

①量化具有美感(大阅兵)。②量化让我们生活方便(减肥:卡路里计算,雾霾指数,抑郁程度等等)。

总结:“量化”的过程就是度量!

量感(四声)应该是量感(二声)。

问题2:度量教什么?

①教测量就是教知识,教单位教工具。

②度量是一种判断选择的过程,教度量是教判断,教思维。


素材案例:《给餐桌买桌布》

①测量什么物理属性?

②测量什么?

③用什么测量?

④怎么测量?


问题3:终极目标是什么?

      素养都不是终极目标,终极目标是解决新问题!

      这句话在我脑中轰然炸开,朦朦胧胧的教育理念,更加清晰坚定了,能和大家理念相同,无疑是给了我无限前进的动力。

      多年来,每节课备课中我反复自问的问题:这个内容为什么要教,学生为什么要学,在实际生活中有什么用,怎么用?!

      难道还要像我小时候那样,脑子里渐渐产生质疑和不解,听老师说这个是规定,那个是规定,规定来规定去,这个世界都是规定吗?这些个规定有什么用,为什么这样规定?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

      随着不断的长大和思考,乃至做了老师,我坚信学习是有意义的,我学的是规律和方法!规律是从各种一般事实中得到的,方法是从各种数学实践中掌握的。最重要的是这些规律和方法,帮助我去解决了或者说思考明白了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

根据一系列事实,掌握了测量方法(结构),懂得了事物之间的联系,就会迁移!也就是说会解决新问题,量什么,啥单位,啥工具,没学过的都会量。


(二)设计体现结构化特征的课程内容

      理论铺垫完毕,如何实际操作呢?如何进行教学活动设计?

①做中学(文本转化为实践)

②注重真实情境

      关于授课过程,刘老师提出听评课中的一个典型问题引起了我的思考,身为一线教师应该常常遇到这个问题:有些内容就到嘴边,但是没说出来。有些内容马上就应该做结论收口,但是没有总结清楚,给课堂留下遗憾,做了夹生饭。

      刘延革:授课过程中有些应该说的事,为什么不说?

      按照逻辑就应该遇到这个问题了,就该说透了这个问题了,为什么不说呢?

       教师:①我后面再说(感觉应该留一留,做总结提升)。②我前面说过了,后面不能说了。

       刘延革:当说则说,谁说只能说一次,重要的事说三遍。

      

      下一个我感兴趣的话题:如何找到一节课的核心问题,所谓的突破。

找到核心概念,围绕核心概念构建课堂:

①明确概念属性②度量方法:选择or创造度量工具、体验正确度量方法and度量单位③感受工具的便捷,单位的必要性,与生活的联系。

  这场讲座对于我来说意义非凡,是一次数学课堂理念的确认与提升。学生注意力集中,教师教学轻松而有意义,

        关键在于有真实问题引领。另外课堂的高级还体现在:除了有动手实践等,更有思辩的过程,数学的表达(先有度量还是先有单位,先有蛋还是先有鸡,数学的思辨很有意思,实现了思维的碰撞与延展)。

阅读 837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