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力量—记中学历史教学参考第七届历史教育学术研讨会之杨朝明教授的主题报告

春暖花开
创建于2023-07-21
阅读 810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由中学历史教学参考编辑部、陕西师范大学基础教育研究院、陕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主办的第七届历史教育学术研讨会于2023年7月15-18日在山东曲阜举办,参加此次活动的有来自全国各地400多名历史专业教师和专职教研员,能够参加这样高规格的历史盛会倍感荣幸。在此特别感谢强校给工作室团队提供此次开阔视野、学习成长的机会,特别感谢徐校的支持。

主题学术报告1《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力量》

杨朝明,现为中国孔子研究院教授、博导。山东孔子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山东周易研究会副会长、中国孔子基金会学术委员和《孔子研究》编委。中国先秦史学会理事、中国诗经学会常务理事、山东国际文化交流中心常务理事。中国哲学史学会常务理事,理事。十届山东省政协委员。政协第十三届全国委员会提案委员会委员。

杨教授从二十大报告中关于文化自信自强到近期习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切入,深刻阐释中华文明突出的特性。从“中国首先是一个文明的存在”“人文视野与儒学的时空维度”“天下为公与人类文明坐标”三个方面梳理文化自强、文化自觉、文化自信、文化自知的内在逻辑关系。透过历史表象,看到中华文化内在的本质、特性。

(一)中国本身就是一个文明

把文明比作一棵生生不息的大树,大树的骨干是儒家文化,大树在不同时期吸收了不同的营养;在不同的时期结出了不同的瓜果。大树的底部就是孔孟老庄,儒道相通。树干之所以旺盛是因为她的根扎的很深很牢。中国文化贡献最大的是孔子,孔子者,中国文化之中心,无孔子则无中国文化。

(二)人文视野与儒学的时空维度

儒学的特点,研究人性,儒学就是人学,学以成人,学就是道,道就是成人,成人之道。孔子人学思想体系继承周公。周公制礼作乐,孔子时代礼坏乐崩。

孔子的时空维度思考最多的问题就是人。“儒”的甲骨文就是一个人在沐浴,儒不仅仅洗干净身体,还是洗干净心。儒学就是大人之学,大人就是格局大的人,就是君子,儒学就是君子之学(小人称草民)。儒学就是修心的学问。


(三)天下为公与人类文明坐标

儒家学说的意义和价值,公德意识,天下人都修为公德心,有公德心,世界就会更温暖。人是社会的人,人之所以为人者,就是唤醒善性。中国人信奉创造、分享、助给,创造在自己,分享给他人,助给予弱者。按照美国学者休斯敦·史密斯《世界宗教》的说法,当一个人深入关注的中心从自身、家庭、社会、国家向着全人类不断提升超越时,格局与气象也就不断放大。中国思考人类的共同命运,已经“同民族沙文主义针锋相对”,也应该是符合人类整体利益的世界精神的最佳选择。西方有人说“知识就是力量”,中国则强调提升力量先确定方向。中国人特别强调“人能弘道”,所以孔子说“君子不器”,《中庸》说“道前定则不穷”。思维模式标识价值取向,决定行动走向,中华传统将荣誉与责任看得很高,特别注意兼顾多方利益,认为“道并行而不相害”。

杨教授的报告,让我们能够在更深厚、更广阔的文化空间中去理解和把握“第二个结合”。学以致用,在教学实践中传承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断增强文化自信。

阅读 810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