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因何在,文因何在——省图古籍保护工作随笔

创建于2023-07-20
阅读 503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00:00
04:37

  在上周末,钱老师召集我们前来云南省图书馆开会,告诉我们在周一九点前来图书馆进行古籍普查工作的培训。周末,便翻开了上学期的文献学课本,复习版本、目录之学。但来到书库学习以后,发现自己所学远远不足,更深知“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的道理。

  我们在第一天到图书馆工作时,老师为大家分发劳保用具,我们每个同学都穿上了蓝大褂,看起来非常专业,我们集中在云南省图书馆门前台阶上拍合照。

     图中还有几位老师没有出镜,但每位老师就像母亲一般,既对我们严格要求又对我们耐心教导,例如钱老师就是嘴硬心软之人,说着要对我们严格要求,举起皮鞭督促我们,但实际上对于我们这些初学者还是非常宽容且耐心认真的。

     之后我们五个男生一同拍了一张照片。

     之后我和我们历史地理的几位师姐一同合照,虽然我只是一届本科生,但我也有志于历史地理方向的学习,故称史地所的几位研究生学姐为师姐,即使不是我同门的学姐,我也称之为师姐。

     拍照之后,我们进入书库,学习系统相关知识。这一上午的学习,听得我如痴如醉。老师告诉我们需要填写哪些内容,例如索书号、分类、题名卷数(这个一定要先看正文首卷卷端),我至此方才知道,正文首卷卷端在文献普查工作中的至关重要的地位。普查平台须要使用繁体字填写,不过还好,我本人是历史系学生,曾经上过文献学和历史文选等课程,学习过繁体字,大一学年也为老师做过文献整理工作,在大二学年为文山州图书馆做过拓片整理工作,在之前的田野调查中读碑识字也是家常便饭,这份工作我还算符合要求,繁体字和异体字给未曾系统学习与实践过的一些同学造成了困扰。遇到不认识的字的时候,各位老师也会耐心解答,共同探讨。

     钱老师除了为我们讲解了古籍普查平台的知识和高拍仪的使用方法,还为我们拓展了许多文献有关知识,极大扩充了我的知识面,例如版本、装帧等方面的知识,钱老师并不是口头给我们讲解,她还为我们从书库里面找出各种版本的文献与不同装帧样式的古籍。

     见到了各式各样的版本、装帧之后,我对于版本学等方面的知识,有了全新的认识。

     中午十一点半,我们的工作结束,老师带领我们前往餐厅解决午饭。

     或许是因为学习实践了一个上午以后,我们已经饥肠辘辘,饭菜似乎也更加可口了。

     下午两点半,我们在文献阅览室开展学习,我们分成了四组,两位老师也对我们上午的学习进行了小测验,取出基本再造善本让我们按照系统要求,说出并写出相关信息。

     我们围在一起听取老师的教导与为同学找出问题,我们组所取得的文献是《周易十卷》。

     这一下午基本上在文献阅览室学习与探讨中度过,我们对于古籍普查工作也有了一定的基础。

     第二日我们也基本上是在书库中学习度过,下午为我们分配了三个任务,我们二人组完成了《紫荆花传奇二卷》、《桃谿雪二卷》、《帝女花二卷》的普查工作与书影拍摄。

     第三日,我们正式进入工作状态,在上午时,我遇到不少问题,诸位老师都耐心为我解答,遇到存疑的问题,我们一同积极讨论,对于我提出的一些观点,正确的几位老师都给予我充分的肯定,不正确的观点又给我以正确的引导与教诲。

  这是高拍仪工作的画面,我在使用之前感觉高拍仪像素并不是很高,但最终拍出来的照片却清晰的超乎了我的想象。比较有趣的是,我遇到了一本有些破损的文献,其内容很多部分都无法观看了,但最有趣的是,这部文献内部衬纸是中华书局的公文条例用纸,我在纠结是公文纸印本还是刻本的时候,钱老师告诉我,公文纸印本主要说的是用宋元明废弃的公文用纸刷印的古籍,因为公文的史料价值也相当丰富,所以专设这一选项。但这个只是衬纸用了中华书局的公文纸张,其版本还是刻本。

     除了这些收获以外,我也感受到了这一工作的艰辛,是前人在工作时给后来工作者带来的困扰,他们将古籍文献随意存放,导致我上午在关于《鹤归来》这一文献的普查工作时出现了一些问题,刚开始我在书柜上搜寻许久都未曾见到其首册,无法拍摄牌记与正文首卷卷端,我在重新写吊签后,放回书柜,寻找其他书籍的时候找到了这本书的首册,他们索书号相隔甚远,实为前人工作不够认真仔细导致后人工作效率较低,我把我新写的错误吊签取出作废,把这套书合并在一起,并且把许多书目的顺序都整理成按照索书号顺序的摆放,以求方便之后的工作者工作。

     在完成工作并吃完工作餐后,我并未回到宿舍,我偷闲去看了一场电影《长安三万里》,虽然这部电影之中有些史实错误,(是历史学人的职业病犯了),但整体上来说是瑕不掩瑜的。我整理的是集部文献,许多也为诗人的诗词文集,也有小说家的传奇小说。在如今这一志愿工作的同时看完此部电影,感触更加丰富,高适在这部电影的最后说到:“只要诗在,书在,长安就在”。这些诗、书为什么能够存在,能够流传千古,除了这些作品本身的文学艺术光辉值得流芳百世,也离不开这些藏书家、图书馆古籍部门的工作人员辛勤付出。是一代又一代文献工作者投身故纸堆,做着这些伟大的事业,才有“诗在,书在”。得幸参与这次古籍普查工作,让我更加真切的感受到:有“我”在,诗在,书在,文脉在,文化亦在!

癸卯年嵗在己未己卯日丑时搁笔,夜雨纷纷

云南大学历史与档案学院历史学基地班张巍耀

阅读 503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