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到了初一、初二,到了十三四岁,就变得和以前不一样了,变成了一个喜欢和父母对着干,脾气古怪又神神秘秘。为什么会这样呢?其实原因很简单:因为孩子在长大,他们开始寻找独立的自我,按照自己的想法做事。为了改变孩子,父母从批评、斥责、吵闹到无可奈何、焦虑不安。其实,正确的做法应该是:父母从改变自身开始,重新建立正面的亲子关系。面对叛逆期的初中生,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家长需要注意以下四个要点。
一、正确认识孩子的成长
许多家长到孩子青春期阶段就会说孩子太不听话了,父母讲的还不如同学的话管用的,其实,这就是家长不同步学习的困惑!因为孩子在学习、不断地进步,而家长们只是为了生存在不断的挣钱,忽视了精神层面的成长,这就是所谓的代沟。
要建立正面的亲子关系,首先父母要明确,教育的目的是把孩子培养成一个真正的人,而不是满足家长虚荣心的一个物品,或者延续父母意志的复制品。家长要明白培养的唯一方式就是引发孩子自身的成长力,让他有意识地自己去成长,而不是让他为了父母或者别的什么去成长。家庭教育中,家长不要忽略孩子的存在、破坏性地批评和强迫,否则会极大地损害孩子的自尊心、自信心和独立意识,破坏亲子关系。
二、建立正面亲子关系
家长千万不要用物质奖励去激发孩子做某件事的动力,这是交易而不是爱,在这种条件下,家长无论做什么,孩子都不会感受到爱。家长不要处处不信任孩子,时时刻刻想知道孩子的所有事情,甚至希望时刻监视孩子,知道孩子的一举一动,这会让孩子非常反感,破坏亲子之间的信任和关系。
每个父母都会说自己的是爱孩子的,但是孩子是否能感受到爱呢?家长有话要直接和孩子说,永远不要说伤害孩子自尊心的话,不要人前教子,为孩子所做的事情要适度恰当。表扬是一个使孩子建立自尊心和自信心的好工具,无论在孩子失败还是成功的时候,父母都应该多鼓励孩子,给孩子重新再来的勇气和再接再厉的信心。父母要多和孩子轻松地交流,了解孩子的想法以及做某件事情的原因,真正地去理解孩子。父母要尽可能和孩子呆在一起,只有在一起,父母才能知道孩子说了什么话、做了什么事、怎样做的,才能和他们交流,让彼此更多了解和信任。制定规则时一定要和孩子商量,只有孩子自己同意的规则,他才能遵守,才有用。发现孩子犯错后给予批评时,应该就事论事,陈述事实并指出后果,注意一定要保护孩子的自尊心,并表达正面的希望。
三、注重有效沟通
对于孩子不当的行为,家长的第一反应不是朝孩子发脾气、斥责孩子,而是真诚、耐心地和孩子深入沟通,了解孩子发生了什么,知道情绪产生的原因并表示理解。孩子为什么听不见也听不进父母的话,虽然这跟孩子的个性、父母的教育方式都有很大关系,但其中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即不和谐的亲子关系封闭了孩子的耳朵和心灵,他的耳朵和心灵都不再向家长敞开,甚至,孩子还有可能故意跟父母对着干。
父母要特别注意的是,青春期是一个半幼稚半成熟的时期,青春期孩子的表现具有双向性,可塑性强但容易走向极端。他们朝气蓬勃、勇于探索,但一旦遇到挫折就容易失去自信、悲观失望;他们思维活跃、想象力丰富但处理问题固执己见,容易走向片面 ;他们富有理想、追求真理但容易脱离现实、沉溺于幻想。如果孩子在出现负面情绪的时候没有得到大人的及时引导、鼓励和支持,就很容易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甚至产生心理问题或误入歧途。
四、不要只盯成绩单
家长如果只盯着成绩单,就会忽略孩子的学习状态和心理成长,这对孩子的成长非常不利,也会破坏与孩子间的亲子关系。家长应该从正面鼓励孩子,要看到孩子在暂时学得不太好的科目上拥有更大的进步空间和潜力。看到孩子的成绩单,孩子一定要告诉孩子:下一次肯定能考得更好,只要方法得当、继续努力。
能看得见下一次,家长的心态才能相对平和,于是能与孩子一起分析这次考试失误的原因,就事论事细细分析试卷,把会而粗心的错题、半会不会的错题、完全没学会的错题等分门别类整理进错题本,再找同类型题一道一道重复训练、攻坚克难。
在孩子上了初中,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正值发育期,生理上的变化也让孩子们更需要个性发展,更希望让父母了解、尊重自己的真实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