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本溯源,何以中国——记上海市建平实验中学初一2班放飞小队参观上博崧泽.良渚文明考古特展活动

用户11577511
创建于2023-07-20
阅读 532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作为中华儿女,常常耳熟能详的 “ 中华文明上下五千年 ” 之说是怎么来的?中华文明的种子究竟是何时播种的?带着这些疑问,我们初一2班放飞小队,来到上海博物馆追本溯源,一探究竟。

       本次活动我们参观了上海博物馆。在《实证中国:崧泽·良渚文明考古特展》中我们鉴赏了形形色色的文物,结合学过的历史,可以感受到考古实物史料的重要历史价值。随后我们又参观了《与时偕行:金石传拓技艺》展馆,观看传统的金石传拓技艺,从商周到春秋,从耜到鼎,传统制造的青铜器都发挥着不可代替的效果,占据着不可代替的地位。最后我们又在《玉楮流芳——上海博物馆藏宋元古籍展》中领略印刷技术的发展进步和传统书法的光辉。宋元时期,文化昌盛,科技进步,文学、史学、艺术高度发展。与此同时,造纸、制墨、印刷技术达到了新的高度,而这些都为书籍的刊制、印制创造了条件,中国古代图书事业也就此步入了黄金时代。正是依托这些文化和技术的进步,我们才得以了解更多先民创造的历史成果。

       我们一行八人首先参观了第一个特展——《实证中国:崧泽·良渚文明考古特展》,此次特展是上海博物馆“何以中国”文物考古大展系列的第二展,聚焦中华文明探源工程中第一个文明发展高峰中最伟大的成就及其对世界文明的贡献,将长江下游距今5800年—4300年的历史最精华浓缩于声光电等新颖的展陈项目中。

       参观的第二个特展是《与时偕行:金石传拓技艺》,该展将传统的金石传拓技艺应用于青铜器等专业,大盂鼎、大克鼎、毛公鼎馆藏全形拓本亮相,已出土最大、最重的古代青铜器——司母戊方鼎制作的第一批完整拓本之一也在展出。

参观的第三个特展是《玉楮流芳——上海博物馆藏宋元古籍展》,该展览共展出上海博物馆藏宋元古籍66部,其中入选《国家珍贵古籍名录》的有24部,按照写本、刻本、拓本三种版本类型,分为翰墨斑斓、古椠生辉、宝拓传真三个部分。我们可以在领略宋元时期古籍精美的外在形制和丰富的思想内涵的同时,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神和中华文脉的源远流长。

       长江下游是中国早期区域文明发展高度的最典型代表,通过几代考古人栉风沐雨的探索使我们了解到,早在距今5800年前的崧泽文化中,就已经出现了最早的社会等级分化现象,又历经数百年积淀,良渚文化的先民最终在长江下游地区缔造了中国最早的国家,并对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从崧泽到良渚,从聚落社会到国家形态,不断发展的稻作经济、趋于精细化专门化的手工业生产以及延续千年的尚玉传统,我们可以看见五千年中华文明有了落于实处的模样。

       通过此次参观,不仅看到了多家文博机构的“镇馆之宝”,感受到考古实物史料的重要历史价值,而且深入了解了多元一体中华文明的形成和特质。宋元时期,文化昌盛,科技进步,文学、史学、艺术高度发展,中国古代图书事业步入了黄金时代。依托文化和科技的进步,以及如今考古工作者的大量考古研究工作,我们才能了解先民们创造的光辉成果。只有认清中华文明的来路,方能从五千多年的历史中获得文化自信。

阅读 532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