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脱”,藏语的意思是“隐藏着的莲花”。
起了个大早,本想拍拍墨脱的清晨,拍不到日出,拍拍晨曦、朝霞什么的也很好啊。
天阴沉沉的,各种夜景灯光还亮着,造型也挺漂亮的。
了解一个民族的文化,除文字记载外,建筑物的造型是最重要的表现形式。这个小城的各种建筑物看不到一点点藏族元素。
这种造型的门楼在云南也挺多的。
“莲花湖”还在沉睡,周边安静的能听到自己的脚步声和呼吸声,依稀还有小虫的呢喃声、鱼儿在岸边浅水处的劈啪声。
门巴、珞巴族莫非就是这种风格?
“墨脱民俗街”。这条街昨天下午大概瞄了两眼,茶馆和卖茶叶的挺多。
天放亮了,下起雨了。厚厚的阴云,浓浓的雾气把天空和周边包裹的严严实实。
只能拍拍眼前的荷花池了
各色锦鲤在水中欢快地游来游去,游哉悠哉乐哉。联想到了同行们都知晓的“子非鱼,焉知鱼乐?”,"子亦非鱼,焉知鱼不乐?”这显然是一个千年无解的辩题。
雨中的荷花清新脱俗,一尘不染。花之君子,君子之花名实相符。在物欲横流、生态污染中沉浸、拼搏了半个多世纪的我们,还有谁记得周敦颐的《爱莲说》吗?当年高考时可是背得滚瓜烂熟的。
两道银光洒在水面上,有几张还基本符合照片“要有光影”的要求。
晶莹剔透的水珠像极了水银珠随意倾洒在荷叶上,大大小小的、一颗颗银光闪闪的招人待见。
突然,被一声“扑腾”吓了一个激灵,向发声处看去,原来是一条大鱼越出水面,定睛再看时只见到一圈圈正在消散的涟漪,一会儿的功夫,又是平静如初,静静的水面似乎什么也没有发生过。神思恍惚了许久才醒过神来:往大里说,往长里想,普通人的一生不也正像刚才的景象,折腾半辈子也不过就是起个涟漪,须臾消散后一切又回到原来吗?VIP等大人物也许能掀起几朵漂亮的浪花,但终究还会归于平寂。上帝说,尘归尘、土归土,千万不要太拿自己当回事了。
离县城不远(12公里)就是雅鲁藏布江“果果塘大拐弯”。用无人机会拍到一支“棒棒糖”(俯瞰)。这个角度看似“马蹄形”,是墨脱最具代表性的景点之一,雅鲁藏布从画面右侧经巴昔卡绕过喜马拉雅山脉最东端的南迦巴瓦峰流入印度阿萨姆平原。
神情姿态各异,各有各的梦,各自解读吧。
第二个景点叫“海市蜃楼”,其实是墨脱县外围的一个制高点,在这里可以看到县城全景,画面左手边是“扎墨公路”,右边是雅鲁藏布江。
能看到画面12点处的村寨吗?要是自驾游,一定不会错过的。
刚下过雨,雾气挺重的。何谓云,何谓雾,一般说升天为云,落地为雾,在这儿可分不清哪是云,哪是雾,只看到云雾混在一起,升腾着、翻滚着,江水在峡谷里静静地流淌。
在这儿有点时间,拍了两段延时,因为对视屏不太在行,未经加工剪辑,看看就理解的比较深刻了。
腾云驾雾的,留个影儿也挺有意思。
地处世界第一的雅鲁藏布大峡谷深处(墨脱到波密之间),独特的气候条件形成了独特的热带、亚热带、温带及寒带并存的典型“立体气候带‘',有“一天经四季,十里不同天”的说法。故而,以后如果听到有人说,“我去过了”,可以问他,你看到了什么?像我们这样“蜻蜓点水”似的游览,我敢说,最多只看到了该看到的10%,天气的原因还要再减去一多半;再就是,他刚走过的路、刚看到的景和我们看到的就可能完全不一样,就更不用提“你悟到了什么”?
这颗挺拔的松树只有一半儿,那一半儿呢?我想到了“木秀于林风必摧之”,你呢?
第三个停车参观的景点叫“亲水叠瀑”,瀑布紧挨着扎墨公路,旁边还修了一条栈道,可近前观赏,故名“亲水”。
也少不了留个影。
这种方式的合影是本人比较喜欢的。一排排、一列列,幼稚的就像“小板凳排排坐”的集体照,太“小儿科”了。不过,仔细看,人还是不全,据说昨晚在低海拔的墨脱有人忍不住诱惑多喝了几杯青稞酒,今天有些头疼。
以上照片都是在车辆行驶中拍的。原生态的雪峰、参天的大树、翻滚的云雾、跳跃的溪流、青翠的山坡、鲜艳的经幡在穿林涉水、翻山越岭中一一闪过。镜头记录了从海拔800米的墨脱县到海拔4300米的嘎瓦龙山途中的美景,虽然没能见到著名的嘎瓦龙天池,更无缘于南迦巴瓦峰(据说,走十次能遇见一次)但此行不虚,此行无悔!
傍晚时分,又回到波密了,今晚可以饮酒,还可以在广场上跳锅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