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你---一个离异家庭孩子的教育案例

刘老师
创建于2023-07-20
阅读 268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案例背景】

    我们班有个男孩叫诺诺,白白的皮肤,大大的眼睛,走起路来小心翼翼。从入园的第一天起,每当走进教室,他总是快速地搬起小椅子,来到贴有自己照片的座位旁,静静地趴在桌子上,不哭也不闹。正当我们为诺诺表现出的良好适应能力感到惊喜时,诺诺奶奶的一段话改变了班级良位老师的想法:老师,请你们多多关照诺诺,自诺诺两岁半时父母离异,然后一直跟着我们生活。生活中的诺诺表现得坚强又懂事,但就是不愿意与人相处了,也看不到他脸上的笑容了,时不时还会有暴力倾向……自此,老师们开始关注起这个来自离异家庭的孩子。

    【案例描述与分析】

    场景一:吃完早点,孩子们陆续将椅子搬到教室中间,沿着地面上贴好的线,坐成一个“U”字型,每张小椅子与小椅子间紧紧的挨着。而诺诺小朋友正独自坐在角落里,低着头玩弄着自己的手指。“接下来,老师开始点名咯,李X”,“到”……“XX诺”,点到诺诺的名字了,诺诺抬起头,看了一眼老师,随即快速地低下头,十指不停地互搓着。“XX诺,点到你的名字你要说什么呀”,老师小声地提醒道,诺诺依旧没有回答。看着老师向自己走了过去时,诺诺的眼泪立刻在眼眶里打转,双手用力地撮着自己的衣角。

    分析:一日生活中的每个环节,诺诺总是与同伴保持着一定的距离,不跟同伴坐在一起,不跟同伴说话游戏。当老师或者小朋友叫他的名字时,他会特别的紧张、激动。显然,长期跟着爷爷奶奶生活的诺诺,因为平时很少外出所以对于幼儿园的集体生活,诺诺的内心缺乏安全感和信任感。如何鼓励诺诺与同伴交往,如何帮助诺诺快速地适应群体生活成为三位老师为此发愁的事情。

    场景二:美术课上,孩子们正忙着给水果宝宝涂色,诺诺紧咬着双唇,默默地趴在座位上。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了,同组的彤彤突然高举着画好的水果喊道:“老师,我画好了,老师,诺诺还不画”。“我不会,我不会……”,听到彤彤的声音后,诺诺跺着脚急切地叫着,紧接着,只听“哇——啊”的一声,诺诺嚎啕大哭起来。我三步并作两步的跑了过去,诺诺睁开紧闭的双眼看了我一眼哭的更大声了。

    分析:每次进行数学类的操作活动时,诺诺总是完成的又快又好。相反在进行美术活动时,诺诺极不愿意动手参与,一个劲儿的告诉老师他不会。任凭老师如何鼓励、引导,诺诺还是表现出一副不为所动的模样。通过观察可以发现,诺诺不喜欢进行艺术活动,对于自己不擅长的方面,诺诺的内心是自卑的,他害怕遭受他人的嘲笑和歧视。《指南》中指出要“尊重幼儿发展的个体差异”,不能用一把尺子衡量所有幼儿。那么如何激发诺诺对艺术活动的喜爱?如何帮助诺诺在不擅长的领域中找到自信,引导他从原有水平向更高水平发展再一次引发了班级三位老师的思考。

    场景三:集体教学活动结束了,“接下来,请小男生去小便、洗手、喝水”,老师的说话声刚一落下,小男生们接二连三的起身往厕所的方向走去。诺诺也迅速地站了起来,跟在乐乐的后面,一步步的往前走着。就在这时,乐乐看到前面的路被小朋友的椅子挡住了,于是乐乐从椅子旁边敏捷地绕了过去。而诺诺因为没有反应过来双腿撞到了椅子上。很快,诺诺嚎啕大哭起来,脸蛋涨的通红。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诺诺猛地搬起椅子,将它扔到了教室中间,“咚”的一声,椅子在地上翻滚了几下停了下来。随即诺诺又走到椅子前,用脚使劲地踢着椅子,一边踢一边委屈地骂道:“都怪你,破椅子,怪你,我不喜欢你,破椅子……”

    分析:这样的情况在诺诺身上不是第一次发生了,因为自己的不小心碰着磕着了,诺诺就会用扔椅子、踢桌子、砸柜子等行为来发泄自己的情绪。除此一日生活中的诺诺,攻击性行为频繁:裤子不会穿扔裤子、饼干打不开扔饼干、玩具拼不好扔玩具、排队没能站在第一个打同伴……诺诺的行为是一种不受欢迎的行为,在班级中起到了负面示范作用,必须要及时制止和矫正。

    【案例反思】

    美国一位心理学家说过:“父母离婚带来的创伤仅次于死亡。” [1]不论何种形式的离异,都会给孩子留下不同程度的创伤,特别是学龄前儿童的心灵会因此而遭受沉重的打击。日常生活中的诺诺,具体的表现为:自卑、胆小、孤独、易怒、暴躁等。分析其原因,不难发现,与父母离异有直接性的关系。离异家庭的孩子,长期缺乏父爱和母爱,时不时还得接受常人投来的奇怪眼光和看似关心的“爱的话语”。日复一日,父母的离异容易使诺诺逐渐的感受到自己与其他小朋友的不同。为了帮助诺诺打开心扉之门,让他感受到集体生活的安全和温暖,从而树立起生活的信心,形成健全的人格,我们进行了相关的实践并获得了一定的效果。

    【案例指导】

    一、有家的孩子像个宝——离异父母双方家庭为孩子共尽职责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曾说过这样一句话:“家庭是最重要的地方,在家庭里,人初次向社会生活迈进” [2]。虽然诺诺的爷爷奶奶给与了诺诺全部的爱,但空缺的父爱母爱给诺诺带来的影响是爷爷奶奶无法弥补的。由于诺诺的爸爸妈妈长期在外地,我们邀请了诺诺的爷爷奶奶来到班级进行了长达四个小时的沟通交流。从爷爷奶奶的口中得知,诺诺的爸爸妈妈自从结婚后一直争吵不断,两个人脾气都很暴躁,每次吵架时,都习惯性扔东西,家里的生活用品、家电总是坏了买,买了坏。两个人离婚以后,都到外地打工了,一年也就回来一两次,平时很少打电话回来。刚离婚那段时间,每次诺诺跟着爷爷奶奶下楼玩,邻里街坊都会前来关心,诺诺就会拉着爷爷奶奶的手大叫着“回家,不要跟他们说”。从此以后,诺诺便很少外出,偶尔外出时,也很害怕碰到有认识的人跟爷爷奶奶搭讪。了解了相关情况后,我们也逐渐理解了诺诺在幼儿园的系列表现,经过三位老师的共同讨论,我们采取如下措施:

    放下恩怨,重拾担当。将诺诺的表现以电联的方式反馈给诺诺的父母,让他们明白,父母离异已经严重影响了孩子生理和心理的发展,成人犯下的错不应该让年幼的孩子来独自承担。作为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即使离婚了,也应该尽到父母的职责,给予孩子一定的父爱和母爱,让孩子感受到,虽然爸爸妈妈不在一起了,但我跟其他小朋友没什么区别,我们还是一家人,爸爸妈妈还是一如既往的爱自己,以此满足孩子内心对爱的需要。同时,父母双方应该给孩子做好正面的榜样作用不在孩子面前争吵、打闹,学会恰当的表达和调控自己的情绪。经过一个小时的一对一交流,诺诺的父母不仅对自己的行为给孩子带来的负面影响感到十分的惭愧还保证每个月都会抽空回来陪伴孩子,平时也会打电话回来关心孩子。

理性至上,适度去爱。作为爷爷奶奶,总想尽最大努力将孩子失去的爱弥补回来,不忍心让孩子再多受一点点的委屈。因此而经常对孩子百般娇惯甚至无条件的去包容、迁就孩子的种种行为。殊不知时间久了,长辈们这种缺乏理性的爱就会使得孩子过分以自我为中心、缺乏明辨是非的能力、遇到困难喜欢逃避从而形成任性、退缩的性格。为此,爷爷奶奶需要做的是,给予诺诺成长道路上必要的关心与关爱;敢于适当地放手让诺诺独立、自由的成长;日常生活中尝试直面地指出诺诺的不合理言行以及勇敢地拒绝诺诺的不合理请求。除此,利用节假日期间多给诺诺创造与同伴交往的机会,在诺诺面前始终保持着积极的情绪以此来感化诺诺,让诺诺明白父母离婚不是一件丢人的事,在诺诺的身边仍然还有很多爱他的人。

    二、幼儿园也是我的家——班级三位老师对孩子用心良苦

    面对离异家庭的诺诺,如何帮助他克服破裂家庭对他产生的不良影响,如何帮助他拥有与完整家庭孩子相同的健康心态成为了我们三位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以关心为前提。在生活中,我们运用微笑、抚摸、搂抱、蹲下与诺诺沟通的方式表达老师对诺诺的关心。同时,我们也在认真观察并捕捉诺诺感兴趣的话题,主动与之交流,鼓励诺诺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并在诺诺发言时认真倾听、热情回应,让诺诺感受到老师对他发自内心的接纳和关心[3]。

    以信任为基础。在一日生活中我们给诺诺创设了大量的表现自我的机会,比如:集体活动时请诺诺发言、游戏结束后请诺诺帮忙收拾玩具、常规教育时请诺诺示范如何端椅子等等,当诺诺的表现与我们的期望一致时,老师就会在集体面前及时给予诺诺具体的、有针对性的肯定和表扬,让诺诺对自己的优点和长处有所认识并为此感到满足和自豪,从而增强内心的自尊心和自信心。相反当诺诺的实际表现没有出现我们的期望时,比如:没有回答出老师的问题、涂色不均匀、裤子穿反了等,我们也会给予诺诺充分的理解和尊重,让诺诺明白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短处,每个人也都会遇到困难,遇到困难后扔东西和大哭并不能解决问题,我们要做的是保持乐观的心态,不退缩,努力尝试或者请他人帮助。必要时我们还为诺诺提供针对性的指导,比如在得知诺诺不喜欢涂色的原因是因为老会将颜色涂到线的外面后,我们以鼓励和包容为主,告诉他,老师和小朋友也会犯这样的错。然后以游戏化的方式由移到难的教授诺诺涂色技巧。在整个过程中我们会时刻关注诺诺的感受,保护其自尊心和自信心不受伤害,只有这样才能帮助其逐步养成不怕困难、积极主动、敢于探究和尝试的良好学习品质。

    以教育为关键。首先,我们营造了温暖、宽松的教育氛围,让诺诺形成一定的安全感和信赖感,能够较快的适应集体生活。其次,利用空余时间我们带领幼儿一起学习关于“同伴交往”、“友好相处”类的绘本,开展“我的好朋友”谈话活动并为幼儿提供大量的自由交往和游戏的机会,通过系列活动让诺诺发现同伴的优点和长处,体会与人交往的重要性和乐趣[4],不再形单影只。最后,当诺诺发生推人等不友好行为时我们会结合具体情境,引导诺诺换位思考:如果别人推你,你是什么感受?让诺诺从一次次的经验中慢慢地学习理解别人,从而更好的与同伴游戏、生活。

    【指导成果】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家长和老师们的共同努力下,小班下学期的诺诺有了很大的改变。集体教学活动时,他会主动的将自己的小椅子与同伴的椅子靠靠紧,课堂中还会勇敢的举手发言。美术活动课上,他愿意拿起油画棒进行涂色活动了,尽管涂得有点慢,还是会坚持涂完。室内外游戏时,你也总能看到诺诺忙碌的身影,小小的脸蛋上时不时的挂着笑容。遇到困难后,诺诺也不再乱扔物品了,当自己解决不了时就会主动的请老师或者同伴帮忙。听“爷爷奶奶”说,诺诺的爸爸妈妈自从与我们沟通交流后,几乎每天晚上都会给诺诺打电话或者发视频,每个月也都会回来看他,有的时候夫妻双方还会不计前嫌一同带着他去不同的地方游玩。现在的诺诺变得活泼了、爱笑了。作为诺诺的老师,我们很欣喜于诺诺的点滴变化,希望诺诺能在爱的包围下,更加健康茁壮地成长。

    【参考文献】

    1.伍棠棣:《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 1980.23

    2.杨利玲:《单亲家庭子女教育的问题、成因及对策研究》,东北师范大学,2004

    3.许红艳:《单亲家庭子女教育问题的几点思考》,新课程(中学),2010.(5)

    4.赵常霞:《单亲家庭子女教育个案分析与思考》,小作家选刊,2016年6期

阅读 268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