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 17日上午有幸聆听了广州大学教育学院教授谢翌博士的《学校课程建设的“理”与“路”》。理即本校的文化使命是什么?这一使命如何确立? 校长的使命是什么?教师的使命是什么?学科的使命呢?如何表达这此使命?路即用什么路径来完成上述使命?什么样的路径才是适合的?如何构建这些路径?谢教授从课例研究和课程体系建设、学校课程建设中的关键问题、好的学校课程:主要特征与观照维度、
学校课程组织的理与路、学校课程组织以及学校课程建设的成果表达与未来发展五个方面进行阐述,结合实际案例,为全体教师讲述如何进行课程建设。
课程与教学格局的转换:“教科书是学生的世界”到 “世界是学生的教科书”;从“教学研究”到“课程与教学研究”;从“大教学研究”到“大课程研究”。
学校课程建设=一次系统的课程改革:“理念+实践”的“除旧布新”:一是需要回答:到底要培养什么样的人?本校关注的学生素养有哪些?希望从学校走出去的学生具有什么样的特质? 这是学校一切工作的方向。二是需要回答:用什么样的课程体系可以达成这样一个目标? 这是学校的育人路径,也是学校的操作体系。学校课程体系建设的主要任务: 协同一切主体和资源,共同指向具有本校味道的育人目标。
谢教授告诉我们课程的重要性,教师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是培养学生,用什么培养?就用课程培养,所以课程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一定要做好课程,做好课程的研究。
下午我们走进鹤山碧桂园学校,参观了学校的建设,让我感触最深的就是孩子们的陶艺作品,每学期孩子们都有自己的作品,而且老师们把他展示出来,这就是激励、唤醒、鼓舞。而我们学校缺少的就是这种积淀。
中间插播一个小插曲,参观结束之后我就小溜了一会,见了n年未见的好友——李淑花,她请我吃了广州的海鲜,原来海鲜还可以在市场上买了让酒店力进行加工,又让我打开眼界。这也是今年让我愉快的一件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