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光手术科普:屈光手术的发展历程

徐海峰
创建于2018-04-29
阅读 594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经常会有人问我:“徐大夫,激光近视手术安全吗?”“手术几年以后会不会出现并发症?”人们的担心和疑虑主要是源于对屈光手术的不了解。

    在人眼中起主要屈光作用的是角膜和晶状体,所以,屈光手术的主要手术部位也在角膜和晶状体。早在1898年,荷兰的Lans发现烧灼角膜可以改变屈光力,1914年和1933年Wray和O'Connor开始用热烧灼角膜的方法矫正角膜散光。

    真正在角膜上施行手术矫治近视的先驱是日本的佐藤勉,他从圆锥角膜病人在角膜后弹力层破裂后因角膜变平而使近视降低的现象中得到启发,于1939年第一个采用放射状角膜切开的方法矫正近视眼。而现代放射状角膜切开术(RK:见下图)的创立者则是前苏联的Fyodorov。1973年,Fydorov偶然发现一个眼外伤病人在角膜伤口愈合后,其原有近视明显降低于是创立了早期的RK手术,并提出了现代RK手术最重要的手术原则,使RK手术开始在临床推广。

    美国的Bores从Fyodorov那里学习后,在1978——1984年间共实施了15万例手术。我国朱志忠于1981年开展了第一例RK手术。但由于RK矫正近视的程度有限,预测性不高,尤其存在角膜切口潜在破裂的风险,随着激光手术的出现,RK手术已被淘汰。

    1983年,美国的Trokel等人首先用准分子激光进行角膜切削术的实验研究。1985年,德国的Seiler等将其用于盲眼矫正角膜散光。1987年,美国的McDonald等第一次将其应用于近视眼并取得了满意的临床效果,此后,全世界逐渐掀起了准分子激光矫正近视的高潮,主要是术式为PRK和LASIK。

    2003年,飞秒激光在美国登上了激光手术的舞台,显示出无可比拟的优势,被迅速广泛应用。飞秒激光在早期主要应用于代替角膜刀进行角膜瓣的切削,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半飞秒”。随着德国蔡司公司全飞秒激光机的研制成功,全飞秒手术应时而生,由初期的全飞秒角膜瓣下透镜切除术(FLEx)到现在的全飞秒小切口角膜基质透镜取出术(SMILE),实现了微创,无瓣,开创了激光手术的新纪元。而全飞秒SMILE手术也经历了SMILE1.0、SMILE2.0、SMILE3.0三个阶段的发展。

    纵观角膜屈光手术的发展历史,从1914年到2018年,屈光手术经历了近100年的探索和优化,手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是值得信任的。角膜屈光手术从最初的艰难探索,到后期的快速发展,是无数眼科屈光医生的辛勤付出,更得益于他们严谨的治学态度和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在此,谨向为角膜屈光手术做出贡献的前辈致以崇高的敬意,我们要秉承他们的精神,去帮助那些有需要的屈光不正患者。

    愿微笑(SMILE)洒满人间!


    有人会问:屈光屈光手术有那么多,为什么只有激光角膜手术被推广?请继续关注我的下一篇文章——屈光手术科普系列(三):飞秒/准分子激光手术的优点。


近视手术咨询、预约请致电:0472-6955475、6955410

或扫描下方二维码,加眼科徐大夫微信(申请时请标注“飞秒咨询”):

阅读 594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