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那么大,迈出一小步(九)

蚊子
创建于2023-07-19
阅读 1225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2013年7月19日(星期三)  天气阴有阵雨

今天去了苏州园林的代表作之一拙政园。在苏州旅游,人山人海是常态,不再赘述。更可惜的是,今天是阴天,光线不好,导致想看看拙政园各种漏窗的光影也成了奢望。不过,换个角度倒产生了新感觉。特别是“梧竹幽居”的四个圆形门洞,本来类似于苏州人常用的团扇,与四周的湖光山色、夏荷青竹相映衬,形成四副清幽雅致的扇面,现在倒成了一个相机镜头,定格了无数个有趣的瞬间。

来苏州前,不可不读陆文夫的《美食家》。可以说,拥有了这本书就相当于拥有了品尝苏州传统美食的地图。这不,我们追寻着“男一号”朱自冶的脚步,来到了“朱鸿兴”面馆。在文中,“朱鸿兴”面馆是朱自冶每天必去的早餐店,而且一定要吃“头汤面”,毕竟“千碗面,一锅汤”。随着时代的变迁,现在的面馆里已经听不到小说中“过桥,重青,宽汤”等吆喝声了,但味道还是非常不错的,面条韧而不烂,汤浓而不油腻,面上的浇头也独具苏州风味。只可惜这家是分店,朱自冶常去的那家“朱鸿兴”在怡园的对面,随着城市建设马路拓宽已经拆迁,我们也就无法真正品尝到朱自冶吃过的美味佳肴了。

午饭后不想休息,便顺着仓街走到耦园去看看。耦园在河边,比较偏僻,面积又小,不是旅游团必到景点,“因偏得福”,终于回归了园林本该有的清静闲适。耦与“偶”相通,是清朝同治年间沈秉成携妻归隐所建。由于园子游客不多,不少身着古装的年轻女孩来这里拍照。在园子里漫步,假山旁、长廊边,忽而冒出一个唐装女子,忽而冒出一个宋装女子,忽而冒出一个旗袍女子,个个低眉浅笑,漫步回眸,恍惚中不知今夕是何年。

耦园不大,但每一个细节足见匠心。地上的卵石路面,被铺成各种形状,走在上面像是走在画上。墙上开了一个门洞,门洞呈花瓶状,旁边再种上几株竹树,远看似乎瓶里插着花,颇有情趣。只是好奇这个门洞能否行人,像我这种身形的会不会嵌在里面动弹不得。时光让不少白墙开始变得灰暗斑驳,但是每一道痕迹都如同画卷上的山色云影,映衬着花木枝叶,显现出别样的风韵。归有光的“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可爱”,用在此处,恰当得很。

在耦园的“城曲学堂”,我们看到这样一幅对联:卧石听涛满衫松色,开门看雨一片蕉声。看看这幅对联,再看看堂外的芭蕉、满庭的松树,不得不佩服古人营造的高雅意境。回想今天走过的园林,虽然只是在堂外种植一些常见的植物,摆放一些常见的装饰物,但配合着自然的风雨光影,再加上独特的心境,文人墨客们总能写出富有意趣的对联或诗句。正如《红楼梦》中的林黛玉,别人面对残荷只想清除,而她却能想到李商隐的“留得残荷听雨声”。古代的文人旨在追求生命的意趣。一眼泉、一方石、一堵白墙、一片残瓦……当独特的情感体验被注入到这些平常物件中后,这些物件便拥有了审美的价值,而它们的创造者则从中获取了精神的满足。

              

阅读 1225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