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的海风轻吹,在艳阳天里我们与原红老师相遇。原老师给我们带来了精彩的讲座——《加强家校沟通有效技巧——家校社协同育人》
原红,青岛君峰路中学党支部书记、校长,高级教师,2019年度全国十大创新校长,齐鲁名校长,全国基础教育改革一等奖获得者,全国尝试教育先进个人,青岛市劳动模范,青岛市名校长工作室主持人,中国海洋大学研究生导师,鲁东大学基础教育特聘研究员,齐鲁师范学院特聘教授,喀什地区优秀援疆干部,青岛市陶行知研究会秘书长,青岛市第十二次党代会代表,青岛市教学能手,李沧区人大代表。《教育家》2019年第八期封面人物。
原老师先从“三位一体,三合推进”切入,向我们直接的阐述了我们今天的学习内容——加强家校合作。“三位”即是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三者如同根、叶、阳光,“三合推进”即是方向内容一致,实现教育时空上的紧密衔接,发挥互补作业用,多渠道影响的叠加效应。
原老师的课堂别出心裁,与一般的讲座理论不同,原老师通过讲故事阐述了她的教育理念。
故事一:设立"教子有方奖",家校紧密结合。
这是一个偏远村镇初中,教育资源少,教育氛围弱,教育生态几近毁灭。原老师针对这样的现状,设立发展目标。让老师走进家庭,了解学生,了解家长。通过“小题大做”,设立“教子有方奖”,家长意识到教育重要性,并且配合学校做好家庭教育工作。
在家长配合之后,原校长又在学校开展多项活动,举办了读书分享会、课间操改革、“从一棵树开始”的学习兴趣小组。整合了社区可用资源,让社区里会武术的能人走进初中课堂,实现了家校社的协同育人。
故事二:推倒围墙办学校。
这是1400多人的初中大学校,位于三个市交界处,家庭富裕,于是在学生与家长之中兴起读书无用论。
一个老师因为管教学生,遭到了学生的打击报复,原校长在处理时坚持,我们的教育绝不是独立的,要想解决问题,必须协作。于是,她提出了家校社共育三“部”曲。
第一步:学校进社区。原校长带领队伍,走进社区宣讲政策,将计生、教育、助农相结合,让社区与学校相结合,实现资源利用的最大化。
第二步:教师进家庭。原校长提出了“十六知晓”,是对老师家访的要求,也是给了老师们家访的方向,孩子在学校取得任何成绩和进步,我们都以喜报的方式,让导师送到家里,让家长分享孩子的成功和喜悦。
第三步:家长(社会)进学校。每学期初、期中、期末,原校长带领全体老师召开"主题式"家校共育大会,同时,原校长采取多种方式鼓励孩子的父母双方都参与到家校共育中来,包括邀请三级家委会参与"南村中学工作计划听证会";家长听课活动;周一的升旗活动、运动会、科技节、艺术节、"尊师爱生日活动"等大型活动,班会、食堂、宿舍、厕所、教师办公室、社团、兴趣小组等校内任何场所、任何活动、任何人,家长都有权走到、访到、观察到,部分家长还自发成立以微信为载体的" e 家人行动"志愿大队,充当学校第三只眼睛,参与学校管理,为学校发展进言献策。
故事三:发挥家长能动性,开设晚自习。
原校长也提出,让家长走进晚自习,让家长参与到班级管理中来。开设晚自习是将我们家长的时间集中起来,让孩子们得到有效监管的同时也让家长起到了陪伴的作用。
故事四:深度耦合,建设一个系统,形成几组概念高起点运行。
这几个概念原校长将它归纳为“一体两翼四维”这就是合理育人的基础,是打开校门的基础。
在原校长“学峰为志,家峰为爱,教峰为学”的理念引领下,我们也深刻的学习到了家校社的合作来自于实干,来自于教师与家长的共同发力。我们可把今天所学内容归纳为如下四句:
模式推进,知情共情
培训研讨,凝聚共识
疏堵结合,真诚真情
融入日常,创新创造
希望我们能在未来的教学工作中,将原校长的宝贵经验投入到实际运用中,更好地推进家校社协同育人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