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去光岩是五一假期,因为怕蚂蝗,就没有去上面的村落。十一月份一个天朗气清的周末,与老公再次去了一趟,想看看层林尽染的光岩,更想看看人们口中那个世外桃源的村落到底是什么模样。
去年夏天酷热的时间特别长,许多地方的气温突破了历史同期值,有些地方 度过了有气象记录以来最热的一个夏天,再加上秋季的干旱,路边上的枫树叶子几乎落光了,看着地上的叶子,大都是枯褐色的,只有一些橡栗树与木子树的叶子还是红的,给山野凭添了一份生机,只可惜手机拍不出那丰富的色调。
沿着高低不平的羊肠小道向上,又遇上了上次交谈的那位大哥。这次是他主动搭腔的,当时我 与老公正在感慨:砌这么高的石坝,只为这么小的一块地!这么多的石块,需要多少时间来打呀!这里的先人真不易……“什么先人,是我年轻时砌的!”正在地里挖红薯的那位大哥突然说道。一时间我们竟不知该如何接嘴了。看着这些高高的石坝,敬佩之情油然而生!年轻时的他,定然是勤劳而又不怕苦的人。难以想象没有机械化工具可以运用的上个世纪,他是怎样凭着一根钢钎、一把锤子凿出这些石块的?又是花费怎样的代价砌成这些石坝的?耗费这么多的时光,付出这么多少的汗水,只为这么一块平整的田地!或许他压根想不到自己的儿孙后辈将要搬离家园,不再依赖这些辛辛苦苦平整出来的田地吧!所以他只能自己坚守!?
别人正在劳动,不好意思多打扰,我们继续向上。小路坑坑洼洼,凹凸不平。翻过这个山坳,就是山腰的横排路,比较平缓。
我们这一代人,对于这样狭窄的山路并不陌生,只是现在好多年没有走过而已。靠山边横着两辆废弃 的摩托车,好奇它是怎样被弄到这儿的,也好奇在这样的路况下骑车是怎样的心理。
横排路的尽头是这条小溪,山涧流水自然清澈,掬一捧,凉凉的。过了三根横木的小桥,又开始爬山了,好在路不多。
穿过一片杉树林,又是一片石头坝,一层一层的,可惜现在只是一片荒芜。傍边的小溪水不多,鱼却不少!
让人惊艳的是这片稻田,尽管已经收割完毕,只有稻茬,依然让人惊叹它的辉煌!
终于到了网红古村落——银河之上的“仙境”!门开着,却不见主人,山上的松树很多,对面的林间有牛叫的声音,可惜没有童子可问。“有人吗?”老公只好对着山林高声相问。“有事吗?”山林间有个男子回应着。主人从林间钻出来,后面跟着几头牛。
等待主人归家的间隙,我打量起房前屋后。由于好久不曾下雨你,今秋,山下的菜园大都零零落落,而房前的这片萝卜青翠欲滴,屋子西头菜园里的青菜更是娇嫩可人。细看原来是主人在地里埋了水管,怪不得如此干旱的秋天,地沟里还在流水。应该引的是山泉水吧,好有心的主人!
这里原有五户人家(弟兄五个),现在常年只有一对夫妇在家。那么多水稻田都是他们夫妇二人耕种的;他们还看了五十多头牛,每年蜂蜜能产300多斤,还有茶叶、桑叶、茯苓、天麻等产业,一年中几乎没有一天休息的,不能不感叹他们之勤劳!
这是老公当天发的朋友圈。留守此地的男主人,大概五十多岁,瘦削干练,两个孩子都已成家立业 ,发展得都不错,这次女主人就是去青岛给大儿子临时 带几天娃。问他一个人在家怕不怕,他笑着反问怕什么;问他寂寞不寂寞,他说习惯了,没想那么多。
男主人的勤劳,让老公感慨不已,也自然让他想起了自己的小哥。老公的小哥年轻时是一个石匠,勤勤恳恳,不分寒暑,打石头、砌石坝,手艺精湛。忙完了外面忙家里。家中的稻场外面,用石头砌了大鱼池,用大鹅卵石砌墙了花圃——尽管里面菜多过花;再用小鹅卵石铺一条小径,两边种上小南瓜;见缝插针窖茯苓;帮着嫂子养蚕……侄子侄女们抱怨着父亲不知爱惜自己,老公也一直念叨着。与男主人一番交谈,或许也有了一份释然:我们心痛着别人的辛劳,别人或许也在鄙夷着我们的无所事事!
数字化时代的今天,不敢妄议固守农耕文明的父兄一辈。繁花似锦是生活,粗茶淡饭也是生活。日子忙碌充实,收获肉眼可见,定然 也是幸福的!
临近中午12点了,因为女主人不在家,我们也只得在 男主人的抱歉声中下山找吃饭的地方。买了两斤蜂蜜,至于萝卜山芋,主人很慷慨,任我们拿,想着那五六的山路,就一样拿了两个。
再上光岩,虽无精彩的自然风光,却并无不值之感,或许别样的人生也是一种风景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