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名师同课异构 助推专业成长

用户10242868
创建于2023-07-18
阅读 2277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今天下午首先是美丽大方的濮阳市昆吾小学的房凤琴老师带来的《小数除法》一课,引导孩子们从具体到抽象展开探究,让孩子们感悟小数除法的本质,借助数学史渗透细分单位的思想。

  首先房老师从脑筋急转弯入手,激发学生的兴趣,再抛出小明的问题———10.2元平均分给三个人,每人分到多少元?

       学生们很自然联想到利用元、角、分之间的关系,把大额的面值换成小面额的钱转化成整数除法继续分。这一环节房老师借助具体的人民币,把孩子们细分的过程一点点呈现出来,板贴到黑板上。

       接着提出问题,用竖式如何表示刚才分钱的过程呢?抛出任务单:用竖式计算10.2÷3=?孩子们在独立思考、合作交流中发现商的小数点要与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接着,把10.2的单位变成米,又该如何计算?10.2去掉单位又该如何计算?这个过程中孩子们感悟到小数除法的本质就是把大单位转化成小单位,再平均分计数单位。此刻,顺势呈现《九章算术》中的“剩之俞小,分之弥细”,渗透了细分单位的思想。

     巩固练习环节,让学生通过对比计算,发现小数除法与整数乘法的异同点,最后,房老师带领孩子们编织歌谣,大家在吟唱中巩固新知。

         吴正宪导师今天下午的这节课真可谓是险象环生,一波三折,但吴老师尊重学情、用智慧最终生成一节精彩纷呈的常态课,让我更加钦佩吴老师高超的课堂驾驭水平,让我深深地感悟到:好课一定是关注学情,关注儿童!好课一定是让学习真正发生的!                    

        上课起初,吴老师原本是给四年级学生带来《小数除法》。课刚开始进行几分钟,细心的吴老师通过课堂上对学情敏锐的观察,发现十几个孩子里,有一个学生没写完,其他同学都已能正确计算小数除法了。通过询问得知这是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学过了小数除法。这可怎么办?面对这样的突发问题,我不由心里也为吴老师捏了一把汗。只见吴老师没有慌乱,当机立断调整学习内容学习《分数除法》,顺着学生已写好的小数除法竖式,通过提问“为什么把小数点点在那里”一问题,引发学生对整数除法和小数除法算理的思考,打通数学学习的承重墙,使学生感悟到,无论是整数除法还是小数除外,本质都是计数单位的不断细化。

     

         接着,引出分数除法问题,启发学生尝试计算,当大多数学生都知道除以一个数等于乘以这个数的倒数的方法计算时,却说不出为什么这么做的情形下,吴老师敏锐地抓住一个学生的特别算法,顺势引导学生体会分数除法其实也是把计数单位不断的细化的过程。当分数单位不够分时,就要再细化分数单位,单位小了,数量多了就够分了。通过一节整合课,为学生打通了整数、小数、分数除法的隔断墙,建好了承重墙。也为老师们带来一节大单元整合教学的典范!

  面对学生,怎样调整课堂呢?在评课环节吴正宪老师这样说,教育要站在儿童的立场,做儿童的数学,回到常规课堂里,让学习真正的发生。吴正宪老师的眼中有学生,心中有学生,所以,她的课堂才是有生命的课堂,她的课堂才是灵动的课堂。

         通过今天下午和名师同课异构的教研活动,吴老师为我们在专业成长的路上打开了一扇窗,使我们学员不仅明白了在教学中,怎样体现运算的一致性,而且明确了什么是儿童数学,加快了我们专业成长的步伐。

阅读 2277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