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进行第六次集体学习。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主持学习时强调,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这个重大命题本身就决定,我们决不能抛弃马克思主义这个魂脉,坚守马克思主义“魂脉”,铸就理论创新新辉煌。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是我们党的灵魂和旗帜,拥有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指导是我们党坚定信仰信念、把握历史主动的根本所在。
在《共产党宣言》1872年德文版序言中,恩格斯讲到:“不管最近25年来的情况发生了多大的变化,这个《宣言》中所阐述的一般原理整个说来直到现在还是完全正确的。……这些原理的实际运用,正如《宣言》中所说的,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所以马克思主义是开放性、实践性的理论,它与具体实际密切联系,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丰富,具有与时俱进的特点。正是因马克思主义的这一特点,我们党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取得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重大理论成果,进而不断科学回答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
理论创新只有坚守马克思主义“魂脉”才能让我们练就“百毒不侵”。坚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根脉”,达成理论创新新境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和精华所在,是中华民族的根,也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
守正创新是中华文化的本质属性。中华文化之所以历久弥新、传承不息,根本在于它能直面时代变迁,回应时代关切。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提到:“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连续性,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华民族必然走自己的路。如果不从源远流长的历史连续性来认识中国,就不可能理解古代中国,也不可能理解现代中国,更不可能理解未来中国。”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阐明了在理论创新上不能抛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理论创新只有坚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根脉,才能让我们练就“刀枪不入”。马克思主义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来源不同,但彼此存在高度的契合性,要想练就“金刚不坏神功”,还必须将“百毒不侵”和“刀枪不入”结合起来;将马克思主义“魂脉”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根脉”贯通起来,我们才能在新时代的征程上不断取得理论创新新辉煌,不断达成理论创新新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