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儿童·回归本真——乐东县大安镇中心幼儿园应用课题组参加海南省基础教育优秀教学成果集中培训

许老师
创建于2023-07-18
阅读 2831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为进一步推进幼儿园课程建设,提升推广幼儿园教师对园本课程的理念认识,了解生成主题的基本思路和主题架构模式。2023年7月17日,乐东县大安镇中心幼儿园课题组成员参加《融入传统文化的黎族民间故事课程的探索与建构》聚一起(第三次)集中培训。本次活动由课题负责人张连珍园长主持,应用课题专家团队成员及各推广园课题组成员,骨干教师等共同参与了本次活动。

活动方案
推广专家组合影

专家指导团队(从左到右):陈星玲 、冯艺麒、田卓、谢林娇、张连珍、肖瑞星、王冰萍 、刘春蕾 、陈江媚

课题组合影

活动时间:2023年7月17日

活动地点:武警海南省总队幼儿园

参加人员(由左至右):郑其霞、韦佳舒、石琳(课题主持人)、陈圣果、黄椒莲、杨玲、许艳

应到人数:8人

实到人数:7人

缺席人数:1人(罗锦雯。缺席原因:与其他会议时间有冲突)

专题讲座

2023年7月17日上午,由张连珍园长为我们进行专题讲座《幼儿园园本课程的回归与重构》

张连珍园长通过从课程实施到课程建构中,为我们分析课程实践的问题现状以及影响课程质量的要素。

通过张园长的解读,我们认识到了幼儿园园本课程,不必绞尽脑汁去找一些我们认为很有价值的内容,而是应该重视儿童当下面临的兴趣、经验和现状,发挥环境独特的教育功能,从而推动儿童的成长。只有站在儿童视角,真正回归和还原儿童本真生活的课程,才能满足儿童全面发展的需要,让儿童在生活中的真实需要成为幼儿园课程的基础。

张连珍园长分别通过课程生发的现状、课程生发的机制、课程生发的方向以及课程生发的教育价值等几个方面进行分析和讲解。让我们明白:生成课程是儿童和教师之间相互呼应而生发出来的,它既反映了幼儿的生活,幼儿的经验,幼儿在家庭和社会中所受的环境影响,也凝聚了教师对幼儿的充分了解,研究的结果。

丰富有营养的环境,是儿童学习与成长的最佳环境。张连珍园长讲到:规划环境就是规划课程,我们要从儿童多样化的生活出发,规划幼儿园的室内外空间,充实环境材料充实多样化的活动,让儿童在与环境的互动中获得丰富的多样的经验。

张连珍园长通过介绍藤幼儿园、道合幼儿园、德国森林幼儿园的课程理念,为我们分析基于课程理念下,这几所幼儿园的环境创设和幼儿发展的途径。从中案例中我们深刻的感受到:我们要支持儿童自主学习的生态场景,让儿童在多元的体验中获得发展,落实指南提出的以儿童为本的理念。通过场景学习,实现儿童自由玩、主动学、个性教,在润物细无声的环境中促使幼儿得到快乐、健康的发展。

建构良好的课程生态:倾听幼儿的想法,记录幼儿的重要经验。

张连珍园长结合幼儿游戏的例子,为我们分析倾听存在的问题、如何倾听、倾听的重要性。让我们明白:只有通过多种形式、多种角度观察和倾听儿童,尊重儿童,给予幼儿表达的机会,才能儿童的兴趣和需要,从中找到课程生发的主体,形成课程生发的目标,继而提供持续有效的支持。

上午的培训更新了我们的教育理念,而下午的培训则紧绕园本课程理念下,班本课程的形成和实施,通过具体的案例分享,让我们了解生成主题的基本思路和主题架构。

微讲座

海口市教育幼儿园的肖瑞星园长,为我们带来了微讲座《追随幼儿兴趣,支架活动开展——班本课程的形成与实施》。

肖园长通过发现兴趣、确定目标、形成路径、生成探究等四个步骤,为我们详细分析课程建构时的思路和和教师在课程建构时的操作路径:

1.创设情境,发现兴趣(通过环境的创设,引发幼儿的讨论,发现幼儿的困惑。)

2.引发问题,形成清单(将幼儿的问题进行梳理分析,罗列问题清单,合并同类项进行归类。)

3.聚焦问题,明确内容(链接指南,对幼儿的问题进行判断,思考幼儿本年龄段可能性的发展,明确主题内容,确定主题目标及思路。)

肖园长还通过环境、家园配合以及教研等三个方面,为我们讲解在课程建构时教师如何支持生成,支持推进。

1.环境支持。主题背景下的环境创设不能仅限于墙面创设,要提供丰富的操作材料,让幼儿与材料互动、与环境互动,从而支持幼儿主题探究和开展。

2.家园共育。通过多种形式开展亲子活动,让家长融入到主题课程中来,支持幼儿的学习。

3.教研推进。教研团队要通过主题审议推进课程的发展。经过前审议、中审议、后审议三个阶段反思评价,形成经验。

幼儿园班本课程的形成与实施有助于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和提高家长参与课题的积极性。

“一日生活皆课程”,孩子们生活中的点点滴滴都可以成为课程,教师要善于去观察和倾听儿童感兴趣的事物,引发讨论,依据儿童的兴趣和经验确定主题内容,课程内容确定之后,教师要梳理幼儿已有经验进行初步规划,最后教师根据幼儿的兴趣及需要,引导幼儿主动探索,亲身体验,从而改造已有经验,获得新认知。

案例分享

武警海南省总队幼儿园谢林娇园长,为我们分享《传统民间文化融入幼儿园课程的思考》,分析传统文化融入幼儿教育的重要意义。

谢园长通过案例《欢庆壮乡三月三》主题系列活动,为我们具体分析传统文化融入和探究的路径。

1.通过教学活动、游戏活动、区域活动、生活活动等进行综合性的融入,潜移默化地让幼儿进行学习。

2.创设“显性”的探究环境,引发幼儿的兴趣,给予幼儿讨论的时间(老师、家长共同用行动支持幼儿的兴趣与游戏)。

谢园长讲解到教师在探究主题活动课程时,要对提高自我的专业理解,结合《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根据不同年龄段幼儿的发展目标,预设符合幼儿的主题活动。

从谢园长分享的案例中感受到:幼儿的学习是通过亲身体验,直接感知、具体操作的,我们应该把幼儿接触到的问题或者事情都变成了学习的载体,把学习的权利还给孩子,在预设和实践过程中生成,激发每位幼儿主动的参与学习星期。

我们有了以下思考:

1.教师应该挖掘本土传统文化教育资源,灵活利用本土自然资源,组织持续的户外游戏,利用家庭和社区的力量,开展亲子游戏、社区研学等活动,拓宽幼儿学习路径,加强主题活动的实践性和操作性。

2.传统文化并非皆为精华,我们必须要提前提炼传统文化中值得幼儿学习的道德规范和优良传统,筛选适宜幼儿学习的教育资源,深化传承性和创新性。

海口市秀英区秀滨幼儿园田园长,以湖南省文化和旅游厅艺术幼儿园的木偶游戏故事案例,为我们分享《传统民间文化融入自主游戏的思考》。

田园长通过图片,让我们了解让传统文化“说话”的园所环境,通过环境的创设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让幼儿与环境对话,在潜移默化中学习和理解传统文化。

田园长以《木偶表演室的游戏故事》,为我们解读幼儿游戏背后的发展。

1.教师要观察幼儿的游戏行为,通过与幼儿讨论,倾听幼儿的声音,了解幼儿想法,支持幼儿游戏。

2.游戏过程可以通过视频回顾,让幼儿通过观看游戏过程,发现游戏中发现的问题,与同伴进行沟通与解决,从中幼儿的经验可以持续性的发展。

田园长以《木偶游戏》为案例,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预设教育重点及实施途径。

我们从案例分析中,深刻感受到教师让课程回归儿童天性。深入认识“游戏”在儿童成长发展中的重要价值和作用,从成人眼里的游戏走向儿童自由自主的游戏,让自由、快乐、和谐、创造成为课程的基调。

培训心得

通过一天的学习,让我们对园本课程建设的理念产生了新的认识,同时也对我们的工作进行了反思:

1.在幼儿园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对幼儿的引导十分重要。我们一定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树立正确的儿童观。

2.及时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与反应,敏感的察觉他们的需要,及时以适当的方式进行支持和推动,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师幼互动。

3.要做一个学习型的教师,提高自我的专业水平,只有自身的专业素质提高了,才能够读得懂孩子行为背后的需要。

4.筛选本土教育资源,创设多种形式融入传统文化的学习环境,提供丰富的材料,让幼儿在与环境相互作用中自主探索和发展。

5.教师要做到尊重孩子的原有生活经验,关注儿童在一起生活中的教育契机,支持和推进幼儿自发生成的活动,让儿童成为学习的主体。

图文编辑:许艳

审核:课题组全体成员

阅读 2831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