鲜活的报史,感悟党的光辉历程——少先队南京致远外国语小学二(3)中队红领巾寻访伟大成就

创建于2023-07-18
阅读 514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01:00

    1938年1月11日,中国共产党第一张在全国公开发行的政治机关报《新华日报》诞生于抗战烽火中,自此吹响鼓励前进的号角。7月17日,南京市致远小学二(3)班中队红领巾们来到新华日报报史馆,通过新闻的历史窗口,瞻仰红色文物,传承红色基因。

    南京致远外国语小学二(3)中队成员:张嘉怡、张嘉乐、吴宥恩、王瑞泽、魏子轶、佘一依、艾佳慈、景翎翕、谢韫琪

    中队辅导员:罗雅文

    走进新华日报报史馆,门口挂着全国少工委“少先队实践教育基地”、“江苏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中国记协“党史学习教育实践基地”、“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实践基地”等几块铜牌。

    报史馆序厅重要位置悬挂着《1964·毛泽东三题〈新华日报〉》《周恩来阅读新华日报》两幅油画,南京市致远小学二(3)班中队红领巾们认真驻足观看。通过讲解员的讲解,少先队员们了解到,《新华日报》由周恩来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于1938年1月11日创刊,在南京筹备,在武汉问世,后转入重庆出版。毛泽东曾经说,新华日报是八路军、新四军以外的“另一方面军”。通过讲解员的细心讲解,少先队员们了解到《新华日报》1949年在南京恢复出版后,毛泽东曾分别于1949年、1953年、1964年三次为《新华日报》题写报头。从这份特别的荣光中,可以读到《新华日报》烽火年代的伟大贡献和重要地位,更可以读到毛泽东对《新华日报》回到南京开启社会主义建设新征程的殷殷期望。

    在抗日烽火之中,在民族存亡之际,《新华日报》在周恩来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领导下,将团结抗战的声音吹到前线、后方,响彻全国。《新华日报》以敢说真话著称,为了揭露国民党压制新闻自由的真相,多次采用“开天窗”的方式进行抗争。其中, 1941年国民党发动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后,《新华日报》1月18日登载周恩来的题诗:“千古奇冤,江南一叶,同室操戈,相煎何急!”“为江南死国难者志哀。”这次“开天窗”在国统区引起强烈震动,读者对国民党的说辞产生了质疑。

    峥嵘岁月八十五载,历经风雨写辉煌。《新华日报》作为中共机关报见证了旧中国风雨如晦的峥嵘岁月,见证了新中国诞生时开天辟地的喜悦和豪情,见证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改革开放的激越旋律,同样,在新的历史时期,《新华日报》依然挺立时代潮头,见证了党的十八大以来社会发展中一连串的“了不起”!

    那一个个历史的瞬间,那一段段精彩的文字,记录着新华日报走过的光辉历程,也吸引着大家的目光,报史馆里的老物件、排字架、印刷机、罗莱相机、照片影印机等给少先队员们留下了深刻印象。

    在新华报童沉浸式雕像群前,同学们聆听了报童的故事《“小尖兵”,大无畏——新华日报小报童》。“啦啦啦,我是卖报的小行家,不等天明去等派报,一面走,一面叫,今天的新闻真正好…… ” 这是当年家喻户晓的电影《报童》的主题曲。每当这首歌响起,那些脚穿草鞋,身挎布袋,满身泥泞,手中挥舞着《新华日报》的报童就会浮现在我们眼前。这些报童,年纪虽小,却愿意冒着生命危险将党的声音送进国统区的千家万户,被称为“新华小尖兵”,他们勇敢坚强。

    在讲解员的引导下,少先队员们感慨和平年代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同学们坚定了用崇高的理想,坚韧的毅力,团结的力量终身奋斗;用恒心、信心托起自己的梦想,传承革命精神,争做新时代优秀的接班人。

阅读 514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