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落实《“十四五” 特殊教育发展提升行动计划》 关于特殊教育师资队伍建设要求,强化特殊教育普惠发展,提升教师专业化水平,在交通银行大力支持下,中国残联教育就业部、教育部教师工作司共同委托陕西师范大学承担“交通银行特教园丁培训项目”,我们来自西部地区六省的122名教育同仁齐聚古都陕西西安共赴一堂知识的盛宴。
西安,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城市,有着辉煌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2023年7月18日下午,我们有幸在这样一座有着浓郁历史文化的城市共同聆听常亚慧教授有关《协作培养:家校共育学生发展》的精彩讲座。
常亚慧,教授、博士导师,陕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师。近年来,主持国家级一般、省部级重大等课题10项,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 SSCI、 SCI、 CSSCI学术论文 60多篇,出版专著译著3部,兼任多个国际期刊的审稿人。主要社会及学术兼职有:全国教育社会学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全国教学论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全国课程论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全国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与教材建设专家小组成员,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指导委员会委员,国际社会学学会教育社会学研究委员会委员,陕西省教育理论委员会理事,陕西省首届基础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教学研究专委会副主任委员。
常教授主要从事的研究方向为:教育社会学研究,家校关系的社会学研究,课程与教学问题的社会学研究。
首先,来自山西省太原市杏花岭区特殊教育学校的第一小组组长郭秀丽老师,给我们分享了所在学校特色工作开展情况。
常教授带来了一张照片,思考:观察图片看学生是否容易遵守纪律?
通过这个问题,我们共同探讨了当下环境中的孩子们家庭和学校共同教育的现状。
常教授分别从家庭、学生和学校三个方面讲解《家校共育学生发展》。
一、家庭方面
(一)基本概念
家庭功能:经济功能、社会继善功能
家庭结构:核心家庭、主干家庭、联合家庭、残缺家庭
家庭关系:夫妻关系、亲子关系,婆媳关系、兄弟姐妹关系、祖孙关系
(二)家庭:教育研究的新视角
1.儿童早期健康对教育的影响
2.家庭教养对学生学业成就的影响
3.离婚对青少年儿童的影响
二、进入学校的家庭
(一)学生是谁:家庭教养与语言发展。
(二)学生家庭与学校课程。
三、走入家庭的社会。
(一)学校中的社区。
(二)学校教育“协作培养”学生城市文化适应教育支持。
常教授为了让我们深入明白每个知识点,通过一个个典型的案例进行分析讲解,老师们听得如痴如醉,通过学习大家受益匪浅,收获颇丰。
家校合作共育不是在原有日常工作的基础上叠床架屋,它是可以无声无息地融入到日常教学环节中,并不需要额外占用大量的人力和物力。
只有家校共育能力得到充分提高,才能激发家长无穷无尽的智慧。从另外一个侧面来看,挖掘现有的家长资源,从而为学校活动服务,也是对学校管理工作的一种促进。学校和家庭精诚合作互助共育,相互携手,朝着发现人、教育人和培养人的目标迈进,就一定能够开创出德育工作的新成果。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有这样一句名言:“没有家庭教育的学校教育和没有学校教育的家庭教育都不能完成培养人这样一个极其细微的任务。”其中揭示了一个浅显的道理,那就是培养教育人,家庭和学校同等重要,不要只偏重一方。
生命是一条长河,需要流动,需要吸纳。短短的学习过程中我们有很多收获与感动。常教授深刻的思想、先进的理念不断地碰撞着我们的心灵,也促使我们不断反思,教育是一个终身学习和终身实践的工作,在我们的平凡课堂背后蕴藏着大大的不平凡。希望我们不断努力探索,选择一条适合于我们孩子成长,适合于教育未来发展的道路去为之奋斗拼搏!
❗️❗️❗️第1小组筹备幕后花絮来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