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合越山海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新课标理念下的中考试题分析

阅读472

  2023年陕西历史中考试题在22年的基础上有所创新,题型以考查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状况为目标,较好的发挥了试题命题的导向性、科学性和规范性,充分落实了历史学科课程理念。试题命制坚持素养立意,能力类型分布合理,符合核心素养的总体考查要求;题目分布合理,涵盖历史课程中不同历史阶段社会各领域(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的内容,且综合考查了学生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

一、题型分析

      本次考试共十五题,选择十二题,材料分析三题。其中十三题内设置四个填空题型。考查的范围涉及中国史(40分)和世界史(20分),其中,中国近现代史占25分。具体分值分布如下,中国古代史,15分(选择三道6分,填空三个3分,材分析13题的两问6分)、中国近代史,11分(选择两道4分,材料分析15题两问7分)、中国现代史,14分(选择三道6分,材料分析15题两问8分);世界古代史,3分(选择一题2分,填空一个1分)、世界近代史,8分(选择两道4分,材料分析14题一问4分)、世界现代史,9分(选择一道2分,材料分析14题两问7分)。

(一)选择题分析

     1、选择题较22年有所增加,今年共12题,每题2分,具体知识点考查是按初中历史课程内容的阶段安排的。中国古代史三题、中国近代史两题、中国现代史三题、世界近代史两题、世界现代史一题。

     2、选择题考查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状况,突出了历史发展阶段性特征,以及历史课程的思想性和基础性。现将选择题考查内容展开分析如下:

    (1)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状况是考查的重点,素养立意是本次中考试题的特色和导向。第一题考查中国古代史,首次将原始社会内容纳入中考正题,题目通过图片资料对核心素养时空观念和史料实证进行考查(同第6、8题);第三题通过阶段特征的理解考查学生时空观念和历史解释核心素养内容(同第4、7、11题);第10题和12题通过创设的情景,考查学生历史解释的能力。总体考查体现学生对历史唯物主义史观的认知,第1、6、8、10题可以看到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对历史发展的作用;第2题考查历史人物对历史发展的作用。选择题精选和优化课程内容的考查,突出了思想性和基础性。

    (2)考查范围均在历史课程内容之中。如,课程标准中国古代史的学业要求中提到,“能够了解中国古代史的基本线索和重要事件、人物、现象,能够知道中国古代遗留至今的各类史料是了解和认识中国古代历史的证据。”依此参考课程内容要求中,“通过了解河姆渡、半坡、良渚、陶寺等新石器时代的文化遗存,知道中国的原始农耕生活。”第1题考查在此范围之中。夏商周与春秋战国的内容要求中有,“知道老子、孔子的生平与思想。”第2题考查了该内容。在中国近代史的学业要求中,“能够了解中国近代历史的基本线索,以及中国近代史历史上重要的事件、人物、现象等,知道这些史实发生的时间和地点、原因和结果。”在课程内容要求中的晚清时期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中,“结合《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认识《辛丑条约》对中国民族危机全面加深的影响。”第4题体现了其内容的考查。由此可见,中考题目命制紧紧围绕课程标准的内容要求和学业要求:内容要求是知识点的方向,而学业要求是对学生学习能力的综合考查。题目设置将知识点理解和能力提升很好的结合起来。

(二)非选择题的分析

      紧扣核心素养,落实课标要求。既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记忆和理解能力,又考查学生运用历史学科思想方法和所学知识的简要分析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

     第十三题(中国古代史,10分),填空题考查基础知识,今年的填空更加注重历史教材中基本的、重要的、典型的史事。从历年考查老看,地图题的填空是学生的一个弱项,然而今年考题的答案可以在地图中找到,回归历史基础的考查上;第二问和第三问,考查学生理解史料含义和运用史料说明历史问题的能力。   

     第十四题(世界近现代史,11分),第一问是考查在世界近代史学习中,学生是否能掌握、利用并分析可信史料,初步理解近代世界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之间关系的能力,也是对基础史事的考查;第二问选做的两个小题,一是俄国十月革命和两个五年计划,一是美国罗斯福新政;第三问是战后西欧的联合,这都是课标内容要求中明确要求掌握的知识点,同时体现了学业要求中“了解世界现代史上重要事件、人物、现象和运用史料进行分析历史问题和现实问题的能力考查。”

     第十五题(中国近现代史,15分)的创新点在于明确了陕西地方史,并将陕西地方史放置于中国近现代史的大背景之中进行考查。突出了陕西本土历史的特点的同时要求学生充分利用所学进行回答。第一问选取了关于陕西在洋务运动中创办企业和辛亥革命中的史料,让学生利用时空观念这一素养分析史料,明确中国近代史上重要的历史事件。第二问则选取了五四运动和西安事变以及抗日战争的史料,考查学生阅读和理解中国近代史的史料,并通过史料认识到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所发挥的中流砥柱作用,以及仁人志士为救国救民而英勇斗争的精神。第三问和第四问在现代史的材料中选取了与陕西相关的内容,充分体现了学业要求中,“让学生能够通过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各个领域取得的成就,家乡的巨大变化和综合国力的不断提高,增强爱祖国、爱家乡的情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

二、今后的复习方向

     1、核心素养立意。这即是中考命题的原则,也是我们复习的原则,在复习中,应该关注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状况,注重此方面的培养和训练。结合课程目标要求,让学生学会在唯物史观指导下看待历史,在具体的时空条件下考察历史,在依靠可信史料中了解和认识历史;学会有理有据地表达自己对历史的看法,形成对国家和中华民族的认同,具有国际视野,成为有理想、有担当的人。核心素养的培养应渗透在教学之中的,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要有意识的将核心素养的培养与我们的课堂教学和复习结合起来。

     2、课程内容要求指导下进行。课标中课程内容要求明确规范了初中阶段学生要掌握的知识点,今年的中考题中每一道题都可以在课程内容要求中找到对应的知识点,所以就知识点的复习而言,必须认真研读新课标。

     3、课程学业要求上下功夫,学业要求是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要求,教师要在平常的知识传授中,按照不同历史阶段的学业要求,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价值情感。结合核心素养,对学业要求落实在知识点的学习之上,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自我发展。

     4、注意中考试题的变量,即设问的方式和材料的引用。无论任何形式的设问和多么生僻的材料,一定是围绕三个不变(核心素养、内容要求、学业要求)来展开的。所以,在教学中我们要时刻研究三个不变同时注重对学生的训练,以不变应万变,变未知为已知。

      经过对中考试题的分析,我们应该认识到,“回归教材”这一思想在日常复习中,必须落实到课堂,“大单元教学”和“情景创设”也给我们提出了新任务同时提供了新方法。中考是对我们教师的检测,也是促进我们成长的重要方式。

文字供稿:任曌赟

                  图文编辑:赵娟

文字审核:丁俊峰

阅读 472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