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阻且长,行则将至 ——2023年海口市普通高中“双新”背景下教学管理创新及课程领导力提升培训(四)

123
创建于2023-07-18
阅读 3162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7月18日下午,骄阳似火;这是研修的第二天,学习的心正如骄阳般火热。海口市高中课程管理培训访学团前往上海同济大学第一附属中学观摩学习。上海是中国教育改革的排头兵,有太多需要我们学习的东西。我们知道这个差距是很大的,但,虽不能至,心向往之;道阻且长,行则将至。

        同济大学第一附属中学是上海名校,今天,我们零距离感受了同济一附中的魅力,学习她的办学经验。

学校简介

  同济大学第一附属中学,创建于1960年,2007年学校被命名为“上海市实验性示范性高中”。学校占地 100亩,是一所特色鲜明、环境宜人,设施先进、科技现代、师资雄厚、在上海乃至全国有较大影响力的上海市实验性示范性高中。2020年学校被教育部命名为“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实施国家级示范校”,作为上海市获此殊荣的三所学校之一,学校全面落实新课程新教材的理念和要求,为学生提供丰富、适切而有选择的课程,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学校的创新实验室系列特色课程,集创新学习空间、学习内容、学习方式与评价方式为一体,激发学生的创造、社会,感觉、计算、空间、文字、表达、艺术等素养。此外,学校引入校外优质资源,例如同济大学的体验课程,中澳英语特长班的英语特色课程等,线上线下深度融合学习,给同学们更多元化的发展。

参观校园

新课程新教材示范校建设展览馆

  同济一附中投身于教育改革的热潮,积极参与课程教材改革的实践,是上海市“一期课改”的试点学校和“二期课改”的实验研究基地学校,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办学成效。

足球荣誉展览馆

  同济一附中是上海校园足球的一张名片,各大赛事成绩耀眼。“以球育德、以球健体、以球启智”,在足球文化的浸润中,同济一附中的孩子们在绿茵场上健康茁壮地成长着。

信仰加油站

天山庭院

  同济一附中2014年起承办内地新疆高中班。

校美育特色(合唱、舞蹈)展览馆

  舞蹈团秉承"教学与实践并重"的理念,把舞蹈技能的训练提高与团员参与演出和比赛有机结合起来,在市区两级的比赛中也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合唱团曾多次应邀赴德国、日本、香港等地演出,在国内外重大演出比赛活动中屡获大奖,培养了一批又一批优秀艺术特长生。

专题报告

报告一:

基于数字基座的学校教育数字化转型探索

讲座人介绍:

        郎樱,同济大学第一附属中学课程教学与信息中心副主任,杨浦区第六届学科带头人,曾主持市级项目《高中信息技术新教材单元作业与单元评价设计研究》,多次进行市、区公开教学展示,曾获区级百花杯教师教学比赛一等奖。撰写的论文和案例曾获上海高中名校慕课优秀案例一等奖、上海市基础教育信息化应用典型案例评选活动二等奖。指导多位学生多次获得上海市青少年机器人知识与实践比赛、上海市青少年人工智能挑战赛等市级一、二、三等奖。

  • 上海市教委2018-2020信息化应用标杆学校行动计划。

        同济一附中是上海市首批教育信息化应用标杆培育校,学校拥有自主研发、整体性强的信息平台,涵盖行政管理、走班选课、教学教研、成绩评价等功能,实现了教育教学管理和家校互动的全覆盖。移动端的应用更是实现了实时教育教学管理和移动学习的全覆盖,师生使用率达到100%。

  • 教师使用校园网一日常规
  • “学校信息化平台”系统组成
  • 传承与进阶
  • 教育数字化转型的痛点问题

1.教育数字化散点式、展示型案例多,但常态化应用难

2.数字时代的教育评价体系问题——“育人为体、数字为用”,数据价值的合理导向

3.数字教育价值共识和数字素养提升问题——技术不会淘汰教师,然而善用技术的教师一定会淘汰不用技术的教师。

  • 国家战略
  • 新目标与基础支撑平台
  • 学校数据基座的建设成效

  未来,同济一附中将继续探索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提升学校“双新”实施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转变育人方式,赋能学生个性而全面的发展。

报告二:

创新机制建设,提质劳动教育

讲座人介绍:

        刘育蓓:现任同济大学第一附属中学总支书记、副校长。曾获得上海市第二届优秀教育科研员、上海市见习教师规范化培训优秀指导教师、杨浦区园丁奖、杨浦区优秀共产党员、杨浦区教育系统第八批和第九批优秀专业技术人才、杨浦区教育系统“青年岗位能手”等称号。开设课程曾获上海市二期课改优秀探索实践课。科研成果曾获得国家基础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上海市基础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

  • 秉承“劳动立校”,坚持“五育融合”。

        劳动教育包括育人目标、课程体系、课程实施、资源开发与利用、教学研究及队伍建设等方面,是一个系统工程。作为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实施国家级示范校和上海市劳动教育特色校,同济一附中学秉承“劳动立校”的光荣传统,积极推进劳动教育,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通过强化机制建设,实现了劳动教育提质增效有特色。

  • 坚持问题导向,加强顶层设计。
  • 建立贯通迭代的课程开发机制

坚持三个导向

坚持以终为始

坚持课程审议

  将目标导向、问题导向和需求导向相结合,制定了三大类别五大课程群,涵盖日常生活劳动教育、生产劳动教育和服务性劳动教育三个方面,既面向全体,又满足了学生个性化的劳动需求。

        课程实施中,还注重标准设计,对照劳动素养目标,形成了各类劳动教育操作标准和评价标准,以终为始,促进劳动教育的高质量实施。

        强化了课程审议制度,对劳动国家课程和校本课程的内容及实施情况,通过听课、学生座谈访谈、问卷调查等方式定期评估,及时反馈,持续改进课程。

  • 构建统整融合的学习创新与资源保障机制

  劳动教育具有很强的思想性、社会性、实践性和综合性。学校通过专门课程、学科渗透、主题教育、课外校外活动、课题研究、研学旅行、校园文化建设等途径落实劳动教育,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合作学习,形成了集理论学习、实践活动、实验操作等于一体的“创造+”学习方式,包括“工匠创造+”互动式实践学习、“发明创造+”翻转式实验学习、“体验创造+”志愿服务学习。强化跨学科、项目化学习,促进了“五育融合”及学习方式、育人方式的转变。此外,学校因地制宜开发劳动教育资源,尤其强化与高校合作联动机制,构建了汽车特色的劳动课程和校外劳动教育实践基地群。

  • 实施数字赋能的评价与展示机制

  在育人过程中积极探索信息技术与劳动教育的深度融合,为学生提供各类丰富的劳动教育课程,便于学生泛在、自主、可选择地学习,互动讨论,还支持学生劳动学习轨迹记录和劳动积分动态管理,形成个性化的数字化成长档案和劳动学习画像。在此基础上,构建了学生、导师和家长等多元主体参与,兼顾“全员普及+优秀引领”,发展性、过程性和增值性评价相结合的评价反馈机制,定期评选和表彰“劳动标兵”。

  刘书记说,学校将进一步优化和完善劳动教育机制,真正做到“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强体、以劳育美、以劳创新”,培养学生成为热爱生活、眼里有光、心中有爱、手里有活的阳光青少年,培养有未来科学家和工程师潜质的高中生。

求知若渴

        学习之路漫漫,学习之心不息……

阅读 3162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