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郑芹芝
创建于2023-07-17
阅读 697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红土坡镇依黑么村委会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即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

红土坡镇依黑么村委会沪滇扶贫协作光伏电站(1、2)建设项目

依黑么村位于红土坡镇西南部,距镇政府所在地30公里,距县城85公里,国土面积14.5平方公里,平均海拔2160米,年平均气温17℃,年降水量780毫米,森林覆盖率86%,有耕地面积1282亩,人均耕地1.25亩,林地19866亩,主要种植烤烟、核桃、玉米、萝卜等农作物,兼中药材种植。全村下辖依黑么、大村一组、大村二组、上村、石洞寺、团山、梳头山7个村民小组227户1027人,其中劳动力人口687人。世居汉、彝两个民族,其中彝族人口占总人口的61.7%。全村有基层党组织4个(其中党总支1个,党支部3个)。全村共有54名党员,其中女党员8名。依黑么村依托良好的生态环境、气候环境和资源优势,借助产业扶持项目,在各级政府、部门的帮助下规模化发展以白芨为主的种植基地,村集体经济和贫困户收入持续增加,效果明显,潜力巨大。依黑么村通过整合县农办美丽宜居乡村建设项目、上海沪滇协作帮扶项目,借助依黑么村深厚的“六祖古歌”民族文化底蕴,全力打造山区乡村振兴示范点。

依黑么村属典型的高海拔山区,村情差异性大。改革开放以前,生产生活条件较为艰苦,交通设施较落后,村到镇道路为弹石路,进村道路为土路路面,石洞寺未通路,群众生活出行都靠人背马驮;住房条件较差,住的大部分都是土掌房、垛木房,照明靠的是煤油灯、明油、火把;穿的是麻布衣服,吃的是洋芋、荞面、麦面。

脱贫攻坚以来变化—实施脱贫攻坚以来,村容村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群众的生活水平显著提高。依黑么、大村一组、大村二组、上村、石洞寺、团山、梳头山7个村民小组全面通硬化路面;通过农村电网改造,已实现家家户户通电,移动通讯、广播电视全覆盖,全部接通自来水。住房实现全面的安全稳固,大部分群众盖起了楼房,搬进了新居。通过沪滇扶贫协作项目、美丽宜居乡村等项目,在人口较为集中的村组新建活动场所、公厕。垃圾焚烧炉,大力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村容村貌焕然一新,村民生产生活条件得到了极大改善。 

一、道路硬化建设—东南大学援建资金、沪滇扶贫协作项目资金及县级道路硬化建设等项目的建设。

二、水利设施建设—新修建大地么坝水库1座,实施小 坝塘建设1座,并配套人畜饮水管网建设,确保所有村组自来水覆盖率达100%,有效解决全村群众的生活用水。

三、公共设施建设—美丽宜居乡村建设。结合当地彝族《六祖古歌—开奔勒笃》古老的民间祭祀歌舞活动及脱贫攻坚易地扶贫,搬迁新建美丽宜居乡村示范点(六祖新村)。

四、特色农业发展—通过组建依黑么特色种植专业合作社,采取”公司+合作社+基地+贫困 户”的模式,发展中草药种植,及萝卜、魔芋、马铃薯推广。

阅读 697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