滔滔延河水,巍巍宝塔山。延安是中华民族圣地、中国革命圣地,是全国优秀旅游城市和爱国主义、革命传统、延安精神三大教育基地。
为贯彻落实好党的二十大精神,追溯党中央在延安十三年的光辉历史,加快建设高质量思政教师队伍,永昌县教育局于7月15日组织全县优秀思政课教师赴延安革命圣地开展党性教育研修活动。本次研修活动以提升思政教师的党性修养为目标,以人格和政治素养建设为核心,以专家讲座、实地观摩、情景教学为主要形式,帮助思政课教师找到自身的差距,校准前进的方向,加深党性修养,汲取信仰的力量,构筑起精神高地。
7月16日,延安市培训基地常虹老师主持本次学习的开班仪式。开班仪式上,县教育局党组成员陈德星作动员讲话,培训中心刘主任致欢迎辞并授予班旗。陈德星同志要求全体学员:一是要充分认识参加延安红色培训班的重要意义;二是要继承和弘扬延安精神,努力提高自身综合素质;三是要严以律己,确保学习培训取得实效。
授班旗
开班仪式后,中共延安市委党校刘国成教授作了题为《党中央在延安十三年》的专题教学。从党中央落脚陕北,开创新局面、调整政策,实现大发展、转战陕北,迎接新胜利以及革命胜利的历史启示等方面,分析总结了党中央在延安的十三年艰苦斗争历程,深刻解析了中国革命经历了由困境走向胜利的重大转折,也是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成熟,带领中国人民最终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重要阶段。刘教授入情入理的讲解,使我们对延安及中国共产党在延安的革命奋斗历程有了一个总体了解:延安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工农红军取得长征胜利的落脚点,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走向全国胜利的新起点。
在延安革命纪念馆中,看着眼前的大刀、步枪和火炮,仿佛看到了当年的战火硝烟和革命先辈浴血奋战的情景,中国革命的历史在大家心头又一次打下了深深的烙印。坚定的理想信念、不怕流血牺牲的战斗精神,永远是我党我军克敌制胜的法宝。通过参观学习,全体参训思政教师对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中,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者所做出的牺牲和功绩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
王家坪位于延安城西北方向,党中央进驻延安后,军委和总部机关在这里领导根据地军民坚持了八年抗战。日寇投降后,又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的全面进攻。1947年3月18日,毛泽东、周恩来率部由这里撤离,转战陕北。
在这里我们跟随讲解员聆听了一堂生动的党课。通过毛主席和毛岸英的父子故事,将老一辈共产党人的格局和精神生动地展现出来。“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是这个故事的真实写照,由此引入的家风教育也引起了老师们的共鸣和思考。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优秀的家风教育如星星之火,也会汇成燎原之势。
枣园又名延园,中央书记处礼堂坐落于园林中央,毛泽东、朱德、周恩来、刘少奇、任弼时、张闻天、彭德怀等中央领导都曾在此居住。聆听着讲解员的讲解,一桩桩历史,一件件故事,无一不令我们肃然起敬。
张思德同志的纪念广场也位于园内。1944年9月8日,毛主席在战士张思德的追悼会上作了一次影响深远的演讲 ——《为人民服务》。斗转星移,岁月变迁,但共产党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没有变。正因如此,今天重听张思德事迹,才会再次让我们深深敬仰、深受震撼。
在领诵员的带领下,全体学员肃立,集体诵读《为人民服务》全文。“人总是要死的,但死的意义有不同。中国古时候有个文学家叫做司马迁的说过: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替法西斯卖力,替剥削人民和压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鸿毛还轻。张思德同志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是比泰山还要重的。”这就是张思德,一切从人民利益和党的需要出发,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高尚品质值得每一位研修学员学习。
其实,于我们思政教师而言,学习张思德事迹,就是要将延安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化作每天工作的责任和担当,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好老师,将延安精神根植于学生的心田,代代传承,永放光芒。
红秀《延安 延安》将目光锁定在那个年代所有心怀激情和理想的青年们身上。革命军人欧阳坚的清醒坚定,知识青年白雁鸣的浪漫情怀,延安男娃栓柱的从懵懂到成长,每一个曾拥有青春、心怀梦想的人,都能从这些青年的故事里找到自己的影子。红秀《延安延安》用艺术的形式,表现了一代人的青春、理想和使命记忆,让延安精神在我们心中得到升华,成为大家心中那一抹耀眼的红色。
两天的研修活动,滋养了初心、淬炼了灵魂,也为后续的学习做了良好的铺垫。大家纷纷表示,今后在工作中将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引,继承和发扬革命先辈不畏牺牲、勇于奉献的精神,不忘初心,踔厉奋发,以实际行动为永昌教育高质量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