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出版世界的过去与现代,
走近中国出版的前世今生
上海是中国近现代新闻出版业的发源地和中心。据统计,1912年至1949年间,全国80%以上共300余家出版机构集中在上海;列入中国近现代学术名著的千余种图书,近95%为上海出版。张元济、陆费逵、史量才、胡愈之、邹韬奋、叶圣陶……百年以来,上海新闻出版界“群星闪耀”、大家辈出,拥有丰厚的历史人文资源。
2023年暑假,乘着博物馆刚刚正式对外开放。 建平实验中学七(7)班火焰小队的一群十三四岁的少年们,带着对这些在文化历史长河中熠熠闪光的巨星的景仰和敬畏之心,步入这个充满”书卷气”的博物馆。
中国近现代新闻出版博物馆
杨浦区周家嘴路3678号
中国近现代新闻出版博物馆6个展馆陈列清末以来各类展品共766件/套,包括图书、期刊、报纸、唱片、名人手稿、文件档案、生产工具等
“百年文存”展区
当他们走进博物馆,一楼的“百年文存”展区那一排排泛黄的书籍立刻吸引眼球,百年之前的中华书局图书馆完整呈现当年的样貌,说不震撼是不可能的。据介绍,中华书局图书馆的藏书曾达52.7万余册,这一规模在当时的沪上图书馆中首屈一指。2021年,上海辞书出版社图书馆所藏中华书局图书馆藏书都整体迁入中国近现代新闻出版博物馆保管。展厅就是按杜定友、刘国钧分类法陈列的“书库”,钢制书架、目录柜等均为百年前的原物。
上海是中国近现代新闻出版业的发源地和中心,也是中国共产党的出版事业的出发地。博物馆主题馆呈现了自清末“西学东渐”至党的二十大召开以来,我国新闻出版行业波澜壮阔的发展历史
展出文物200余件,除墨海书馆《全体新论》、美华书馆《体学图谱》、上海格致书院《格致汇编》、早期出版的《申报》等稀见出版物外,还有重要馆藏《湘江评论》创刊号、斯诺夫人题签并附斯诺照片的《西行漫记》、民国商务印书馆新书广告单、鲁迅与生活书店的合同、范用参加第一届全国出版会议的列席代表证等
这里的“镇馆之宝”是个大家伙,长4米,重4吨,1870年代自德国引进,几经技术改造,在印刷行业“效力”百年。如今,通电后它仍能运转。
从步入儿童出版馆的那一刻起,同学们便能感受到充满童趣的“探险”情境。进门处的雕塑以1978年出版的叶永烈《小灵通漫游未来》的主人公“小灵通”为原型,这个通体白色、可以穿越到未来的小灵通提着一盏冰心笔下桔黄色的“小桔灯”,带领观众领略百年历史,遨游童书世界。那道门不应是敞开式的、一望而知的,所以布展方设计了一道无框门帘,用灯光投射一百五十年来重要图书、杂志的封面,观众像“探险”一般冲破封面,开启斑斓的历史隧道。
对叶圣陶所著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童话集《稻草人》,鲁迅先生称是“给中国的童话开了一条自己创作的路的”。由此我提出在展厅里做一个“场景再现”,即根据原版书的插图,用稻草扎一个稻草人,借灯光渲染出一片金色的稻田,伴以麻雀起飞、风吹稻浪的声音。
一个奇幻的玻璃屋,四面八方全是镜面,取自 《十万个为什么》中的无数个问题像大雨,又像阳光,纷纷扬扬倾泻下来,在深沉底色的映衬下忽而紫色,忽而绿色,忽而蓝色,炫目之极;“十万个为什么”六个大字悬在空中转动,特别刺激,特别炫酷,特别好玩,观众仿佛置身于宇宙之中。
音像出版馆的主题为“岁月留声 历史回响”,分为“悠悠百年 世纪回望”“春华秋实 时代之声”两部分,呈现20世纪初以来中国唱片业、音像出版业的发展与成就。
主展板环绕展厅四周,中央是四面黑胶唱片墙。展览除了实物及版面图文内容外,还设计多处多媒体装置,为观众呈现“可听见的历史 可看见的声音”。
走过新闻出版业的“前世”,我们还可探访它的“今生”。技术发展,让传播更生动直接。我们仿佛可以一脚跨入新疆拜城县克孜尔石窟的场景中,如同打开了“时空的任意门”,抬眼是华丽的壁画,伸手是粗糙的石壁……这并非简单“搬运”,而是数字“驻颜术”。工作人员提前到访新疆,对洞窟本体进行三维扫描、数据建模,多手段并用,让石窟在场馆内“原地重现”。
从二楼行至五楼,从主题馆、印刷出版馆、儿童出版馆、到数字出版馆、艺术设计馆、音像出版馆一个又一个特色鲜明、庞大而有序的展陈体系让同学们了解了新闻出版业前世今生,同时更收获了一场运用裸眼3D、多媒体触屏互动在现代高科技的“加持”下,视觉感官新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