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举办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2023年脑血管病外科治疗新进展研讨会“

创建于2023-07-16
阅读 2242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为普及和推广脑血管病外科的治疗技术和脑血管病诊治的新理念、新技术、新方法,促进和提高我省脑血管病外科诊治的技术水平。2023年7月15日下午,“2023年脑血管病外科治疗新进展研讨会“顺利召开。本次论坛很荣幸地邀请杨堃教授、曹作为教授、金虎教授、欧阳一彬教授共同主持,并特邀众多大咖担任讲者,一起就脑卒中外科治疗最新热点展开讨论。

       

      冷冰教授介绍了颅内“输送血管”与“功能血管”的认知与意义,强调医疗干预的目的是尽可能保护功能血管,改善脑细胞的灌注能带来更好的治疗效果。


      陈四方教授通过精彩的手术视频详细介绍了抽吸减压法在眼动脉段大型动脉瘤术中的应用,指出手术者需要通过病人具体情况,结合术者个人经验选择合适手术方式,从而降低瘤体内压力,更方便地进行动脉瘤夹闭。

      李则群教授结合具体病例介绍了不同入路进行海绵窦区硬脑膜动静脉瘘栓塞的治疗过程,总结归纳了静脉入路和动脉入路各自的优缺点,强调了静脉引流的方式对于临床症状以及治疗方式的选择具有较大的影响。

      姜交德教授结合具体病例介绍了复杂动脉瘤的治疗策略,并指出在治疗策略选择方面,术者应该多角度思考,加强团队协作,将复杂动脉瘤的治疗简单化,力求降低手术风险,减少医疗费用,提高治愈率。

      顾建军教授介绍了介入治疗时代下的脑动静脉畸形手术个体化选择的研究进展,强调多种技术联合使用可降低复杂畸形手术风险,避免追求一次治愈性栓塞大的畸形病变。


  夏鹰教授团队结合多个具体病例介绍了颈内动脉、后交通动脉、脉络膜前动脉、大脑前动脉、大脑中动脉、基底动脉、小脑后下动脉等部位动脉瘤栓塞时治疗靶血管及其分支的保护策略。

      姜金利教授结合具体病例介绍了处理颅内大型与巨大型动脉瘤的4种手术方式,并介绍了电生理监测、超声多普勒、CT灌注成像等多种术中监测技术的临床应用价值。

  李钢教授团队结合具体病例展示了脑梗塞出血转化的穿刺引流、去骨瓣减压术等外科治疗策略,分析归纳了外科治疗的手术风险、适应症和禁忌症、围手术期管理。


  陈健龙教授团队通过多个复杂动脉瘤的病例手术过程,介绍了多种介入治疗技术,强调需要掌握和熟练应用手上的工具,理解各种器械的特点,从而让手术更加的安全,降低手术并发的发生率,使更多患者获益。

      孙鹏教授通过相关病例向我们展示了椎动脉-PICA夹层动脉瘤的介入手术方式和技巧,总结了动脉瘤治疗的三个阶段:瘤内填塞、瘤颈部重建、载瘤动脉重建,夹层动脉瘤的治疗要点在于血管重建和改变血流动力学。

      陈泰学教授介绍了椎基底动脉瘤的栓塞策略。陈教授通过讲解了椎基底动脉夹层动脉瘤的定义、病因、好发部位、临床表现、诊断方法及治疗方式,结合相关病例重点介绍了血管内治疗方式,包括栓塞病变血管、行血管重建两种手术方式的选择及手术技巧,强调手术过程中应该注意小脑后下动脉的保护。

      何少宇教授介绍了神经介入手术的穿刺技术。何教授介绍了常用股动脉及桡动脉穿刺部位、方法、技巧,总结了穿刺引起的并发症,分享了并发症处理的经验。


      教授们旁征博引、娓娓道来,报告图文并茂、精妙绝伦,听者聚精会神、受益匪浅。

        

      此次学术研讨会密切结合前沿进展与临床实践,围绕脑血管病规范化诊治与介入治疗新进展进行了深入交流,传达更为丰富的临床经验,为推动我省脑血管病规范化诊疗与介入治疗新发展提供了宝贵经验与前进方向。

阅读 2242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