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农耕文化博物馆,2012年12月31日正式开馆。开馆以来运行良好,参观考察者络绎不绝、赞誉良多。它所具有的“记忆农耕文明、弘扬传统文化、传承中华美德、教育子孙后代”的社会效益和历史价值日益凸显,先后获得了许昌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河南省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
许昌市健康路小学五(9)中队,7月16日上午参观中原农耕文化博物馆,该馆位于河南省许昌市,由许昌学院于2010年创建,是国内较早创建的区域性、系统化、全景式的农耕文化主题博物馆
中国农耕文化源远流长,日晷通常由铜制的指针和石制的圆盘组成。铜制的指针叫做“晷针”,垂直地穿过圆盘中心,起着圭表中立竿的作用,因此,晷针又叫“表”;石制的圆盘叫做“晷面”,安放在石台上,呈南高北低,使晷面平行于天赤道面,这样,晷针的上端正好指向北天极,下端正好指向南天极。
中原农耕文化博物馆藏有展品,设有18个室内展厅,分列千秋基业、农耕源流、农耕器具、农耕风貌、时令节气、收获储存、五谷粮菽、粮食加工、纺织衣饰、家居生活、炊事饮食、食品制作、传统习俗、休闲娱乐、乡村工匠、农副生产、地方特产、交通运输、水利灌溉、村镇民居、农耕嬗变、未来之光22个部分,室外设“传统文化园”图片展区。馆藏数千幅传统农耕时代的老照片和大量书籍、账册、视频等资料,为举办展览和开展研究奠定了坚实基础。
浓浓的乡土气息,让孩子们增长见识
每一个物件都对孩子们是吸引
孩子们看新鲜,还要上手试一下。
这座博物馆的特点,可以用五个字来概括——“中”“近”“深”“全”“真”。 “中”,就是立足以河南省为主要区域的大中原,挖掘和展现中国中部地区传统农耕文化的特征和风貌。
“树高千尺也忘不了根。”如同歌里唱的那样,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是安天下稳民生的战略产业。自古以来,农耕文明的进程,一直伴随着中华文明的历史脚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深深扎根于农耕文化之中。
参观中原农耕文化博物馆,让我们了解传统农耕文化的起源与发展,了解了祖辈生活的样貌。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科技兴农,科技强农,同学们要努力学习,掌握高科技,共同建设我们的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