艳霞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能力作风建设年•德育活动】——月到中秋分外明

创建于2022-09-07 阅读453

  中秋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深受大家喜爱。

       八月十五就是中秋节了,今天带大家提前了解一下这个人人喜爱的“团圆节”。

      “中秋”一词,最早见于《周礼》。

       根据我国古代历法,一年有四季,每季三个月,分别被称为孟月、仲月、季月三部分,因为秋季的第二月叫仲秋,且又因农历八月十五日,在八月中旬,故称“中秋”。

  到了唐朝初年,中秋节成为固定的节日。

        据史籍记载,古代帝王祭月的节期为农历八月十五,时日恰逢三秋之半,故名“中秋节”。

        又因为这个节日在秋季八月,故又称“秋节”“八月节”“八月会”“中秋节”;又有祈求团圆的信仰和相关习俗活动,故亦称“团圆节”“女儿节”。

中秋:拜月

  古代对月的崇拜,我国人民在古代就有“秋暮夕月”的习俗。

        夕月,即祭拜月神,设大香案,摆上月饼、西瓜、苹果、红枣、李子、葡萄等祭品,其中月饼和西瓜是绝对不能少的。

中秋:拜神

        在古代,有秋报拜土地神的习俗。

        在北宋京师,八月十五夜,满城人家,不论贫富老小,都要穿上成人的衣服,焚香拜月说出心愿,祈求月亮神的保佑。

中秋:歌舞  

       相传古代齐国丑女无盐,幼年时曾虔诚拜月,长大后,以超群品德入宫,但未被宠幸。某年八月十五赏月,天子在月光下见到她,觉得她美丽出众,后立她为皇后,中秋拜月由此而来。      月中嫦娥,以美貌著称,故少女拜月,愿“貌似嫦娥,面如皓月”。

中秋:传说

                       嫦娥奔⽉

  相传,嫦娥偷吃了丈夫后羿从西王母那⼉讨来的不死之药后,飞到⽉宫。但琼楼⽟宇,⾼处不胜寒,所谓“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正是她倍感孤寂之⼼情的写照。后来,嫦娥向丈夫倾诉懊悔说:“明天乃⽉圆之候,你⽤⾯粉作丸,团团如圆⽉形状,放在屋⼦的西北⽅向,然后再连续呼唤我的名字。三更时分,我就可以回家来了。”翌⽇,照妻⼦的吩咐去做,届时嫦娥果由⽉中飞来,夫妻重圆。中秋节做⽉饼供嫦娥的风俗,也是由此形成。

中秋:文人赏月

《水调歌头》

宋·苏轼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

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中秋:民谣

月光光,照谷场,

谷场上,农人忙。

今年稻谷收成好,

家家户户乐陶陶。

月亮亮,吃大饼。

大饼勿吃吃小饼,

小饼勿吃吃香稃。

吃了饼,风调雨顺,

吃了稃,生活步步高。

中秋:月饼

      中国的节日似乎总与“吃”有着说不清,道不明的关系,中秋一定要吃的就是月饼了。

      沈榜在《宛署杂记》中还记述了明代北京中秋制作月饼的盛况:坊民皆“造月饼相遗,大小不等,呼为月饼。市肆至以果为馅,巧名异状,有一饼值数百钱者。”

       田汝成《西湖游览志余》说:“八月十五谓之中秋,民间又以月饼相遗,取团圆之义。”

     《帝京景物略》中也说:“八月十五祭月,其饼必圆,分瓜必牙错,瓣刻如莲花……其有妇归宁者,是日必返夫家,曰团圆节也。

阅读 453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