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幸拜读了施良方、崔允漷先生的《教学理论——教学原理、策略与研究》,受益良多。整本书以课堂教学理论、课堂教学策略、课堂教学研究三个部分系统地向我们展示了教学理论的大致框架,三个部分各有特点,有的详述教学的基础理论,回答教学的基本问题,有的系统介绍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参照的行为策略,有的则站在高岭之上对教师提出课堂研究的若干方向。此书内容浩瀚,我将从新知、思考、感想三个方面详述自己对本书的理解与认识。
一、新知
书本从前言出发,首先提出了两个问题“教学究竟是什么”“教学理论又是什么”,并点出了教学领域中的三个问题——课堂教学原理、策略和方向。前两问在第一章作者从历史渊源以及基础原理进行了详述,后三问则是此书的通篇所述。正如前言提出的,此书没有追求完美的、尽可能多的教学知识,想通过对理论框架的构建,引发读者的开放性思考。
课堂教学原理作为本书的第一部分,主要是阐述教学的含义和发展,以及其近现代心理学和哲学方面的基础理论。而首章的教学与教学理论从文字出发以汉语和英语两个角度解答“教学究竟是什么”,探索其随历史发展的含义变化,亦能窥见在岁月长河中教与学始终纠缠始终共进的神秘关系。同时借用史密斯对教学的五类定义,提出了教学概念化的必要性。也是在此基础上,本书提出了教学的规定性定义,其中既探讨了教与学的关系,也对教学本身提出了相关要求。本章的第三节应对学习理论与教学理论的历史性发展问题,对两者进行了比较,重点论证了教学理论脱离学习理论的必要性。
第二章则主要解释“教学理论又是什么”,其的基本模式与第一章基本一致,介绍了教学理论的发展方向和近现代教育思想家依据自己理解构建的相关理论体系。第二节则是对赫尔巴特后教学理论的发展进行了介绍,主要讨论哲学取向,横向描述了教育理论随社会环境以及意识形态变化的相关发展,竖向探讨了教学论“中国化”道路的三个不同阶段。第三节则重点描述了当代教学理论流派。赫尔巴特从哲学取向讨论“教育要培养什么样的人”,从知识-道德本位目的观出发,构想以此为基延伸出知识授受的教学过程和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方法。行为主义心理学以及认知心理学教学理论都是从自身的根本性原理出发,介绍以此构建的相关教学目标、教学过程以及教学方法。其中赫尔巴特提出知识即道德,提倡语言呈示的教学方法;斯金纳则从刺激-反应-强化出发,构建以预期行为结果为特点的程序教学理论;布鲁纳则重点关注学生智力的发展,强调学科知识结构的学习;罗杰斯则突破了传统教学观念,从情感教学出发,让教师处于促进者的身份之上,提倡学生的自我发展。这些教学理论都建立在哲学或是心理学理论基础上,而在当下的教学实践以及教学改革中亦能看到它们的身影。
第三章讨论了教学的三个基本问题,第一节主要思考教师与学生的主客体关系、人际关系,以及它们对教学的影响。第二节则讨论教学过程中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的基本关系,重点论证了智力提升的后天有限性,但智力发展与知识掌握两者互依互存、相互促进的内在联系。第三节以第二节同样的模式讨论了认知与情感的关系,其内容与第二节相似。第四节则引入了相对关系的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先点出了接受学习与机械学习以及被动学习相联的主观错误看法,并对教学中的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的关系进行了总结,要以接受学习为主,发现学习为辅。
课堂教学策略主要对教学准备、教学过程、教学评价不同阶段的相关策略进行了介绍,这里不多加详述,将在思考部分根据自己的以往教学经验进行进一步的探讨
二、思考
本节将根据本书前两部分的相关知识,结合自己的教学经历进行一些理论与实际的贴合。
首先是原理方面,何为教学,教亦是学,事物的发展是永恒的,教师的教学又怎会封故守旧。原理一部首章便深切地说明了教学的历史发展性,第二章更是详述了教学理论的历史脉络以及近现代的教育发展理论,赫尔巴特的语言呈示教学方法、斯金纳的预期行为结果教育目标、布鲁纳强调的学科结构学习、罗杰斯提倡的人格自我实现等,这些在当下的教育环境中都占有着重要的一角,我们都对其中不少内容有所熟悉,但却总处于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心态。也不难看出一个理论便代表着一种教育系统,我们重视教师的教,很多人都告诉我们怎么教,但我们总忽视为什么这么教。古人教人而学,提高自我,今人更当提高自我,学而教人。教书不是按步就章,它更是一门艺术,我们需要创造性、发展性的思维方式谦逊地对待这一事业。
初到龙州,我便向学生夸下海口,只要他们好好跟着我学,数学80分不是难事,但从未料想龙高学生的平均分是20-30分,很显然在教师期望上我忽略了学生的能力差异和行为差异,这本不是一件错事,只要我坚信他们能考数学80分或是及时调整期望,并这期望持续传递给学生,亦能起到积极的激励作用。但我基本保持一种较高的教学期望,因而在教学评价上,对学生的表现成果不甚满意,故少有对学生进行正向反馈,也未引导学生形成积极归因的趋向。相关的辅助教学行为当是相辅相成的,部分学生数学学习兴趣不高,缺乏自我效能感,我尝试给他们另外布置作业,但总是错估他们的基础水平,一方面浪费精力另一方面也没有达到预期效果。
在教师与学生的人际关系上,我也应当反思。以往的学校经历让我对“亦师亦友”的师生人际关系缺乏信心,在支教期间我倾向于与学生保持距离,让他们更多地认为我是知识传授的老师,而非人生经历的导师。常年的应试教育使我更多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对学生的心理健康与人格发展反倒少有注重,同时也对师生人际关系对知识学习的正向作用不甚在意。
支教一年,收获颇多,但我始终觉得自己还有许多不足,一方面是教育经验不足,另一方面则是教育理论匮乏。本书的第二部分就为我展示了公理化的教育理论体系,一条条行为策略,如同数学公式,让我对以往的教学行为有了新的思考。其中很多的行为策略我们都耳熟能详,教学语言呈示的方法、课堂问答的方式等等,本书用更科学的表征形式对他们进行了阐述,这些表征形式以及系统化的教育理论体系有助于我对未来课堂教学的创造构想和评价反馈。
三、感想
有幸在龙州高中担任566/564数学老师一职,收获良多。其中对“何为教育”的最大感触,便是陈立群学长曾对我们说的“教育就是爱与责任”,边境的教育系统落后,政府财政集中于经济模式改革,常年低落的经济形势,人才外流严重,龙高很多高中生的基本素质可能还不如沿海地区的小学毕业生,可以毫不夸张的举个例子:我辅导过一个高三备考生,临近高考三个月,连勾股定理是什么都不知道。
面对一堂课下来半个班都没法达到教学基本目标的现状,我往往只会选择放缓速度或是加强课后反馈。面对部分明显具有数学天赋的学生,由于整体班级的知识水平相对落后,我由于没有太多的精力顾及这些富有探索精神的学生,往往让他们多学勤问。所以支教一年,我的心态从最开始信心满满,到后来深切地认识到自己教育知识与教育经验的匮乏。
此书作为施良方先生的遗作,字句之间尽是恳切,书目之中尽是期待。读书毕,其中若干理念尽与以往所学所行贴合,仿若看到一座公理大厦,其中种种,尽允我取。心中除了对施良方先生的感怀之外,更是勉励自我,此厦虽固,但经不住时光侵蚀,华夏园丁千万,但可有多少人再为这广厦添砖加瓦,希望自己继续学习,更加努力!
图1 课堂教学原理
图2 课堂教学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