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化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人称京西第一府。为了激发孩子们热爱家乡的情怀,我校组织了此次家乡游活动。
第一站:宣化葡萄小镇
一座浮雕墙,半部中国史。宣化是文化教育中心,上古书院、柳川书院在这里设立,培养了一大批的仁人志士。宣化还是内地同蒙古进行商品交换的集散地。
宣化是历代军事重镇,有京师所要,神京屏翰之称,涌现出大批忠烈之士。
宣化是葡萄城,宣化白牛奶葡萄有近千年的种植历史,1905年和1922年两次在巴拿马国际物产博览会上荣获金奖。
第二站:宣化博物馆
宣化博物馆位于宣府大街64号(察哈尔民主政府旧址),成立于2006年10月18日,隶属于宣化区文化旅游局,是一家国有博物馆。
宣化古城是中国北方现存古城中历史悠久、规模宏大、地位重要的著名城池,明代长城的“九镇”(又称“九边”)之一,是长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在古城宣化西北四公里的河子西乡下八里村,有一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宣化下巴里张世清墓。墓地面临洋河、柳川河。地势平坦,交通便利。从1972年到1993年,文物工作者先后在这里发掘清理了以张世清墓为代表的十余座辽代时期的张氏家族墓,出土各种文物800余件,壁画360平方米。被国家文物局评选为1993年全国十大考古发现之一。
讲解员细致为我们讲解了—辽墓壁画。在墓室墙上的彩色壁画是辽墓的精华部分,其特点是壁画数量多、分布集中、内容丰富,保存完好。壁画共计98幅,总面积达360平方米,在我国是独一无二的。
宣化九龙壁是宣化博物馆旁的仿古建筑群,建成于公元2001年8月23日。该建筑由刘开峰创意设计,长24米,厚1.6米,高5.9米,由6266块特制加厚的七彩琉璃制品构件砌筑而成,共饰有639条龙。
第三站:镇朔楼—鼓楼
镇朔楼在古城的中轴线上,明正统5年1440年,督御史罗享信建。直昌平广灵门通衢上。楼中置鼓,以记12时刻,距今已有580多年历史。镇朔楼的得名,源于明永乐七年,镇守宣府镇总兵佩“镇朔将军印”一事。
镇朔就是镇守北方的意思,当时全国共有总兵62员,挂将军印者仅8名,宣府因是北方军事重镇,镇守宣府镇的总兵也被封为挂印将军。镇朔楼建在墩台上,通高25米,墩台下有南北向券门,这是一座重檐九脊歇山顶式建筑。它的外观古朴庄重,高大巍峨,是古建筑中的珠宝,它的作用是以司昏晓,主管报时,用漏刻、日晷记时,用更鼓报时,让全城百姓知道时间的早晚,因此,老百姓又把镇朔楼叫做鼓楼,每日按鼓楼的报时安排作息,在战时也用此鼓发出报警信号。
第四站:清远楼—钟楼
清远楼位于古城宣化的正中,与城内镇朔楼、拱极楼成一轴线,是一座气势雄伟,造型别致,结构精巧的高大古楼,素有第二黄鹤楼之称。清远楼始建与明成化18年1482年,督御史秦纮建 。它造型雄奇,楼墩台南北长26米,东西宽28米,高8米,地面距楼顶通高25米,是一座重檐多角十字脊歇山顶的高大建筑,楼建在8米的十字券洞上,券洞正中顶部呈穹窿形,并以青砖砌成八瓣莲花图案,券洞四面街道相通,南与昌平、北与广灵、东与定安、西与大新四门相通有,券洞内的石砌地面上留下几道深深的车辙,印记着古城宣化化铁车辘辘滚动、人马川流不息的盛况。二楼内悬挂着明嘉靖18年,1539年铸造的八卦宣府镇城钟一口,铜钟体高2.5米,口径1.7米,重约万斤,用四根通天柱架于楼体上层中央。
镇城钟钟声悠扬洪亮,可远传40余里,以司昏晓,故又俗称钟楼,颇具盛名。楼上层,搪下悬挂四块匾额,南曰清远楼,北曰声通天籁,东曰耸峙严疆,西曰震靖边氛,该楼建筑独具一格。
古城宣化,你永远是宣化人民心中的灿烂明珠!通过此次活动,孩子们对自己的家乡有了更全面的认识,对自己的家乡有了更深刻的热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