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切如磋 如琢如磨——阿城区玉泉中心小学校参加区级“小学语文网络精准教研”(33)

创建于2020-06-02
阅读 1161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如切如磋,如琢如磨。”选自《诗经》,意思是一个人的自我修养就像加工骨器,切了还要磋;就像加工玉器,琢了还得磨!

  可见人的才能和修养如器物的制作过程一样,要时时修正,不断提升。

  为了提高教师的专业发展水平,为了共同研究学习,互相取长补短,我校一、五、六年级班主任教师相继参加了自2020年3月份以来的阿城区“小学语文网络精准教研”单元主题式集体备课活动。

  参加本次教研活动的教师,能够抓住契机,提升自我。在对教参、教材、学生反复研究中切、磋、琢、磨,在能力有限、努力无限的相伴下,他们深入钻研、精益求精,不知疲倦、孜孜以求。因为他们知道“做学问的功夫,是细嚼慢咽的功夫。好比吃饭一样,要嚼得烂,方好消化,才会对人体有益。”

  我校班主任教师也全部参与学习,每一次教研进行时,他们都在网络上如约而至,在研讨中学习,在学习中思索,在思索中创新,在创新中成长。可以说汲取了充足的养分,收获了丰硕的果实。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次阿城区“小学语文网络精准教研”单元主题式集体备课活动,犹如清澈甘甜的涓涓细流,源源不断地注入了我们的心田,启发了我们的思维,开阔了我们的胸襟,调动了我们的积极性,提升了我们的专业水平。尤其是进修学校沈文博主任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的专业引领和刻苦钻研精神,深深地感染和鼓舞了我们。

      人一旦有了目标,生命就充满了动力,在研讨交流中,我们明确了方向,只有博采众长,扬优弃劣,方能新水长流。

  这学期的小学语文网络精准教研系列活动,我校共有7名教师参加。他们分别是一年级的张雯雯、李宏伟老师,六年级的张冬莉、张芳、万常春老师,五年级的郑洪英和王秀双老师。七位教师对研讨内容反复推敲、精雕细琢,交流内容富有创新,值得推广。

  他们承担的任务、交流汇报的内容分别是——

张雯雯

  本次集体备课,张雯雯老师对一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内容做了单元整体教材解析。

  本单元围绕“心愿”这一人文主题编排了4篇课文。这些课文题材丰富,《吃水不忘挖井人》讲述的是革命岁月的故事,《我多想去看看》、《一个接一个》、《四个太阳》表达了儿童美好的愿望,这3篇课文具有反复的表现方法,语言浅显,节奏明快,易于学生诵读,所描述的内容能唤起儿童情感上的共鸣,激发儿童对外面世界的向往,培养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本单元语文园地二还安排了“识字加油站”、“字词句运用”、“展示台”、“日积月累”、“和大人一起读”等内容,通过这种综合性的训练,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运用能力。结合本单元的教学内容,张老师做了如下分析:找信息理解课文,练习题结合课文,朗读中表现课文,多形式走进课文。

李宏伟

  李宏伟老师详尽地从教材解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过程及设计说明跟各位老师分享了一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一个接一个》一课的教学设想。

  李老师牢牢地抓住了本单元“心愿”这一主题,贯穿了整个教学过程。1、知“心愿”,提取信息。2、感“心愿”,充分朗读。3、诉“心愿”,拓展延伸。她把课文朗读做为教学重点,通过各种形式的读理解文意:读好儿化音、读好带有语气词的句子、读好长句子、读好大人的话、带着表情读等,读好每一节中前后三句话的情感变化,注意转折词。通过教师范读,学生自由练读,同桌互读,男生读,女生读,赛读,带着表情动作读等让学生在朗读中感受到了快乐。

张冬莉

  本次网络教研,张冬莉老师的任务是设计六年级语文下第四单元第10课古诗三首中《石灰吟》一课的教学构想。

  在准备过程中张老师反复研读了教材和教参,查阅了与本课相关的参考资料并依据课标对教材和学情进行分析,确定了教学目标和重难点,设计了六个教学环节,其中“入诗境,悟诗情”这一环节落实了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目标。张老师称,在团队整个集体教研的过程中,各位同仁开诚布公、各抒己见碰撞出了思想的火花,大家在专业技能上得到了提升,在各方面都收获颇丰。

张芳

  万常春和张芳两位老师共同解读的是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习作《心愿》的指导及讲评。

万常春

  本次习作指导讲评围绕习作目标,选择适当方法,衔接得当,紧扣单元习作要素,突出主题,教学方法适当。采用了“情感共鸣引主题,明确要求讲练谈,绘制提纲探路径,习作成文展技能”四个习作指导方法,为学生习作引路搭桥。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中实现了教学效果的最大化。

  在教学环节的设计上,他们进行了课前的讨论,结合本单元的习作要素,在讨论过程中,他们设计了五大环节,一、畅聊心愿,感受美好;二、欣赏导图,选择心愿;三、明确要求,选择素材;四、范文引路,选择表达方式;五、总结本课,布置作业。从课的引入,习作要求的解读,理清习作的内容和题材。作文提纲的教学,通过习作例文的引路,尽可能教会学生习作方法,在精准网络教研中进行了呈现,为学生在小学六年习作方式的呈现方式上进行了有效的梳理和总结,收到了较好的呈现效果。学生在自由进行表达中浸润着心智,涤荡心灵,能够感受到习作表情达意的作用。通过此次习作指导,落实了学生选择适合的方式进行表达这一单元主题习作要素。为学生在习作表达方式上拓宽了思路。

郑洪英

  郑洪英老师对统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六单元习作《神奇的探险之旅》内容进行教材分析。

  郑老师围绕教材解读、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策略及教学流程几个方面对本单元习作进行了比较全面的构想。主要引导学生构思情节,串段成篇,充分调动学生的个性思维,丰富学生想象力,让学生思路有导航,写法有技巧,让习作变得轻松有兴趣。

王秀双

  王秀双老师对五年级下册第六单元习作《神奇的探险之旅》进行了讲评。

  王老师的习作讲评分为六个环节,层层深入、立意新颖,指导性地剖析了“对比式”、“简评扩展式”、“模仿式”、“小灶式”四种讲评方法,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教学中六个环节的设计从课前到课上,从课上到课外,结合本单元语文要素,注重挖掘学生习作中的闪光点,突出了本次习作的重难点,即:写环境做铺垫;抓细节显曲折;抓心理表惊险。针对性地解决了不同学生习作中存在的问题,帮助学生扬优弃劣,取长补短,学会方法,自主修改,真正让学生在修改习作中有的放矢。同时,她善于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教学中,师生还共同总结归纳了想象类作文的写作方法,立足眼前、放眼未来,为学生今后习作的修改埋下了一粒粒种子。

  知识海洋勤是路,学海无涯志为梯。

  虽然疫情还没有彻底结束,但学习的脚步不会停止;虽然我们开展的是网络研讨交流,但我们已经真切地感受到了“隔空不减凌云之志,精准教研促你我提升”的深刻道理。

阅读 1161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