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加强英语教师队伍建设,促进英语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提高初中英语教师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经长沙教育学院刘小兰教授,李海云老师的用心策划,细心准备,精心组织,来自全市七十多名初中英语教师欢聚一起开展为期三天的培训,在各位大咖的专业引领下,重建课堂教学观和活动观,力求提升听说课堂教学设计与实施能力。
最好的自己就是最美的教育
7月12日上午,在彭志波教授的带领下,全体学员进行了一场师德师风教育的洗礼!学员们了解了新时代的大先生是人格,品德和学业的为人表率者。即为学,为事,为人的示范;认识了多位湖湘名师,他们有情怀、有温度,他们具有“看见学生,看懂儿童”的慧眼。这种慧眼,是一种深情的凝望、育人的专注、教学的智慧、慈爱的仁心、家国的情怀、高品质的教育思想;懂得了“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目标。我们教师还得具有站在国家与民族的时空坐标审视教育的能力,只有我们的教育教学指向未来,指向发展,才能为国家竞争力储能,赋能。
未来,教育更需要“大先生”,照见当下、洞见未来,在每一刻都能看见其中的美好,在每一刻都能导人向光而行!
依据新课标,打造科学课堂设计
7月12日下午顿官刚教授带来了主题为《X+1课程与ChatGPT背景下的英语教师发展》的讲座,顿教授儒雅的气质、广博的学识以及深邃的思想让人拜服。在他的分享中,我们发现他不仅是接地气的网红译者,他翻译并指导学生演唱《沁园春·长沙》、《我和我的祖国》和《大鱼》等歌曲,向中外观众传播文字之美,意境之美,文化之美;他还是与时俱进的睿智学者,他玩转ChatGPT,与我们分享AI智能助力英语教学的各种方法,帮助老师们提高工作效率和科学性;他更是博爱无私的精神导师,他在湖南省各地州市的中学推广X+1英语教学,提升学生英语核心素养,助力英语老师专业化成长,切实振兴湖南省英语基础教育。
AI是机器,不是人,因此我们要回归“人性化的教学”,避免知识性的教育,因为知识性的教育更容易让人被取代!落实到教学观的领域,我们要让教学多元化、个性化,符合每位学生的发展特点,激发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并培养STEM能力(Science,Technology,Engineering,Mathematics)以及帮助学生提升逻辑能力,而非仅仅知识层面。
正如小兰教授所说:学习永远在路上,没有过去时,只有现在进行时。曾经,无数次因学生做的糟糕透顶的学法作业而头疼难过,无数次因为学生们无法如期完成听默任务而苦恼困顿。一直以来,我们围绕着如何通过优化“作业英语作业设计”来实现“减负提质”。“山重水复疑无路”,我们一线教师深陷困境的漩涡之中,努力挣扎着,自我救赎着,却发现很多时候徒劳无功。孩子们因被抓着背默单词而心生怨愤,老师们深陷自我牺牲,自我感动和困顿迷茫的矛盾之中。很庆幸,遇见了他,真正将“双减”背景下听说课作业设计落到实处,如大珠小珠落玉盘般地投掷到我们一线教师的内心,让我们听见了作业减负落地的声音。张光明老师将融合情境,时间,分层,问题导向,面向高考,应景,基于教材,学校生活,基于问题和学生个体的的融合作业,稳打稳扎,一步一个脚印地行动到了他所带领的整个教学团队的教学实践中。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张老师的讲座打开了我们认知的新世界,不禁让我们反刍和反思,何不着手研究单词的记背创新模式和落实的方式方法,突破固有旧思维的禁锢,追寻别样的精彩。天下之事,闻者不如见着知之为详,见者不如居者知之为尽,言之易,行之难,张老师为我们指明了作业设计的突破方向,祈愿能收获“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惊叹和美妙!
周亚薇老师为我们带来了名为“教育有迹,德育无痕—一名英语教书匠的育人之道”的讲座。优雅亲切的周亚薇老师和我们分享了身为英语教师如何在日常的教学中以课堂活动为载体,挖掘教材的德育内涵。周老师展示了多个具体的课例,帮助我们了解学习如何灵活利用听说课中教材文本的内容对学生们进行润物细无声的德育渗透。周老师的讲座为我们在初中英语课堂上如何有效地对学生们进行思想上的教育带来了极大的鼓励和启示。身为英语老师,时常感觉在课堂上,尤其听说课上,更加注重英语语言的学习,在课堂上对学生的进行德育渗透方面做得较少,又或者做得比较生硬。而周老师的课恰恰为我们解决了这方面困扰我们多时的问题。
有活力,有能力,有魅力的刘教授和我们分享了大单元视域下的英语听说学习活动设计与体验。
一开场刘教授从就用幽默风趣的语言进行自我介绍,深深地抓住了我们每个人的心。每次刘教授的自我介绍都充满活力,有提问,有歌曲,有说唱,有猜谜,形式多样,充满趣味,让我们一听便难以忘却。在讲座中,刘教授对number的设计活动让我印象深刻numbers in daily number (lucky number, telephone number, room number, car number); numbers in math 加减乘除,规律填词,鸡兔同笼;numbers in economy 这些设计让我们“拨开云雾见月明”。课堂设计要眼中有学生,给每位学生一个平台和机会,让每个学生都能成为一道独特的风景线。刘教授向我们亲身示范如何提高设计听说活动的能力,活动设计要有梯度,坡度,宽度,广度,深度,没有难度,让所有学生能以积极的态度参与其中。
周玲老师分享的主题是“聚焦单元主题,在听说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品质”,周老师详细地讲述了为什么英语教学要围绕“课程标准”来设计,以核心素养为为依托,除了语言本身,一定要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并且分享了听说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品质的途径和方法。其中周老师特别强调课堂中要学会留白和等待,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调控课堂气氛和节奏,张弛有度,快慢结合。设置有效问题,引导学生参与回答并给予学生思考的时间和空间。每一个教学设计细节,都有专业的教育教学理论支撑,无不展现着周老师严谨治学的风范。周老师把自己在英语教育教学中的所思、所悟、所有都倾囊相授,让我们心中无限敬仰!
张玲老师分享的是有关主题情景下的初中英听说教学实践,张老师用一些pun jokes开场,带领我们领略语言的魅力。在开展听说课时,我们要确定课程主题,创设自然的语言情景,进行语言活动。让学生们在体验中学习,在实践中运用,在迁移中创新。
1. 主题选择:选择与学生生活经验相关的主题情景,例如购物、旅行、健康等。确定一个具体的情境,例如在超市购物、在机场办理登机手续等。 .
2. 创设情景:在课堂中创设真实的情境,例如通过图片、视频或模拟情景来让学生感受到真实的场景。可以使用多媒体资源或组织角色扮演活动。
3.听力训练:播放与情境相关的听力 材料,例如录音对话、短片或实地录音等,让学生在真实的情景中听取并理解信息。可以提供听力练习题目,帮助学生提高听力技能。
4. 口语表达:鼓励学生在情景中使用英语进行口语表达。可以设计小组或全班讨论、问题答案环节,让学生进行口语实践。教师角色可以充当引导者和评估者。
5. 角色扮演: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活动,让他们在特定情景中扮演不同的角色,从而进行口语实践。鼓励学生使用相关的词汇和表达方式,培养他们在真实情境中应对的能力。
6. 反馈与评估:针对学生的口语表达进行反馈和评估。可以通过教师的指导、同学的互评或自评的方式,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问题,并提供改进的建议。
7. 扩展活动:鼓励学生在课外进行相关的活动,例如去超市购物或做一个旅游计划。学生可以与家人或朋友使用英语进行口语交流,提高口语能力。
通过以上的实践,可以帮助学生在真实情境中进行英语口语的训练和实践,提高他们的听说能力。同时,这种情景化的教学方法也能增加学生对英语的兴趣和学习动力。
李宇老师是长沙市英语教研员,也是我们的老朋友。他活跃于各所学校,三言两语的点拨常常胜过我们几个日夜的抓耳挠腮。李宇老师的讲座高屋建瓴,旨在为一线教师传播新课标背景下的新思维和新理念,引导我们建立起以考促教的理念。从这堂讲座中我们不仅获得了宝贵的理论知识,还通过一些鲜活的课例以小见大,丰富了课堂设计经验。在八下的一篇阅读文章中出现了习语表达“between a rock and a hard place”,我们在教授时不能拘泥于这一个表达,而是要适当扩充与之意思相近的表达,如on thin ice, in a dilemma,in hot water等。这要求我们深耕一线的老师,不能止步于目前的知识水平,而是要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体系,补充当下热门高频词汇。落实到我目前的工作中,英语教师务必要有定期阅读英文外刊的习惯,做好素材积累辅助日常教学。
沈娜老师执教的七年级下Unit1 听说课让我们直观地体验到如何在听说课中以单元主题为背景落实德育教育;如何深入解读语篇,设计听说活动;如何在听说课堂中让教学评一体化落地生根。沈老师的课堂设计密切联系理论知识,使我们直观地感受大单元教学和主题背景下教学的魅力。
沈老师以学生发展为基础设计了操场、教室以及音乐教室等三个与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的真实情景,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激发学生的兴趣,真正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活动中。在这个过程中,沈老师时刻注重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挖掘语篇的趣点,带领学神身临其境的去感受。一改普通听说课堂听,完成听力任务的机械模式,使得对话文本人物充满生命力。
周宁之博士美丽与智慧并存,才华与气质兼备,用轻松愉悦,风趣幽默的方式为我们启发性地解读了义务教育新课程标准。讲座一开始,周博士就告诉我们中学英语教学必须坚持“课标引领、评价为纲、教材为本”,课程标准作为国家衡量教育质量的基本依据,是教材编写修订的定盘星,是教师教学的指挥棒,是学生学习的航向灯,是考试命题评价的风向标,是中学英语教学的重中之重。新教材更注重完整的真实情境教学,情境源于生活,设计的活动需要与学生的真实生活联系起来。新课标的亮点之一是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时常拿出来读一读,指导日常教学。最重要的部分是阐述了四个核心素养:语言能力,文化意识,学习能力,思维品质。四个核心素养是四个环环相扣,相互影响,共融共生的环。关于怎么使用新课标,周博士建议我们把新课标当字典工具书来用,利用它去辅助我们解决教学设计中的疑惑。
黄老师用幽默风趣的开场,简单明了的语言,直观形象的案例和我们分享了如何在听说活动设计中实施教-学-评一体化。首先,他同我们分享了对英语教学评一体化的理解,紧接着解释为什么要进行教学评一体化设计,最后则通过案例一步步指导我们如何在听说课堂中实施教学评一体化。讲座前,我对教学评一体化的概念是模糊的,更不知道如何将它落实到自己的课堂。教即上课前教师要明确本节课应该设立什么目标,教授哪些内容。学即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采用何种教学语料,开展有意义的活动,在活动中达成教学目标。评即通过学生的反馈在监测学生是否已经达成预设的目标,并能进行调节。学生学的内容,采用何种方式开展学习,是否掌握到位都是以目标为依据。这是我所理解的教学评一体化。此外,黄老师有句话让我印象非常深刻,“让学生在课堂中高效的掌握词汇”。一直以来,学生饱受记单词之苦,耗时多但效率低。这让我想起沈娜老师在上示范课时对单词violin的教授和讲解,运用歌谣的分音节记忆的方式帮助学生扫除障碍,达到课堂上掌握的目的。
每一次学习,都是一场头脑风暴。非常有幸暑假参加了此次英语教师主题培训班,我们收获的既是一场教学资源的视觉盛宴,也是一场教学思维的创新,更是一场教学方法的大练兵。每一位专家都闪耀着熠熠星光,但却都是那么的平易近人、春风化雨般娓娓道来英语教育教学最前沿的资讯和理念,是老师们敬仰的良师益友,我们也一定会不忘初心、砥砺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