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课改之桂棹,渡教化之兰溪

坪山区“扬帆计划”培训班
创建于2023-07-14
阅读 3442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坪山号”又起航!!!深圳坪山未来教育家培养工程“扬帆计划”教研员培训班(北京)开班第三天纪实

          7月14日,坪山区未来教育家培养工程“扬帆计划”教研员培训开启第三天的航程。如果说第一天的培训铸造“育人”之魂,第二天的学习搭建了“教研体系”之骨,那第三天的研训则是围绕“课程建设”充实血肉。   

乘沙棠之舟,咏阳春之歌

       今天的主持别开生面,第三学习小组吴耿霞、马春燕两位老师以方言开场,一捧一逗、幽默风趣,拉开第三天培训的序幕。

          北京教育学院李晶教授结合教学实践与日常生活,深入浅出、理例结合、引人入胜地作了《课改深入发展中的热点问题讨论——围绕“大概念”的讨论》专题讲座。她以一连串问题为引子带领大家回顾了课改认识与实践的轨迹,指出课改的初衷是改变课程结构、实现新的育人功能,课改新阶段本质是要培养具有先进知识结构即层级结构、具有解决未知问题能力的人。紧接着李教授阐述了中西方对核心概念的定义以及建立大概念的意义,建议通过整体把握教学内容并将教学内容设计成为上、下位学习关系的结构来组织教学。

       讲座结束后,学员就国家课程与地方校本课程的兼容实施、关键能力和大概念的关系辨析、全科教学的落地实施等问题与李教授进行探讨。

           “我们今天花费十倍的努力,为的是提高成千上万的学生的学习效率。”李教授的结语,振奋了在场每一位教研员的心。

           下午的培训,依然由吴耿霞、马春燕老师开场主持。充满新意的中英双语主持获得主讲专家的盛赞:吹来了深圳活力之风、坪山创新之风。

       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研究中心教研员朱传世老师,围绕“学科课程基地建设的那些事儿”侃侃而谈。朱老师宏观与微观相结合,以江苏建设课程基地的经验导入,详细介绍了课程基地的概念、性质、功能和思想基础,重点分析了课程基地空间、环境、资源、文化等方向上的创设方式、课程内容的遴选方式、素养立意的教学评一体化的实施方式、日常的运作方式、生活的营建方式和评价方式。讲座内容大容量、大视野、大格局、多领域、多维度、多方向,充分彰显了朱老师扎实的学识涵养、精深的钻研精神、敏锐的思维能力。

       讲座后,朱老师和学员热烈探讨了幼儿园课程基地建设的先进做法。高水平的探讨交流,展现了坪山教研员团队对教研领域的深度思考,朱老师在交流后对我们大加称赞:已经看到了大家作为未来教育家的潜能!

    备木兰枻,做摆渡人

           课程在教育教学中处于核心地位,是实现教育目标的主要途径,是教育思想价值的载体,更是教研员日常工作中的有力抓手和重点难点。作为教研员的我们,经过今天的学习,立定决心做课程改革和建设的撑篙人,立足学科根本,打通知识关窍,带动区域教研团队,向青草更青处漫溯,让看不见的被看见,使看不清的被看清。虽然道路曲折,但探索在精神未知地,进一步有进一步的欢喜!

    学员心得

    袁园——

    李晶教授的讲座,让我更深刻地明确在课程改革的进程中教研员的使命和担当,价值和意义,定位和职责。作为区域学科标杆的教研员,是课程改革的探索者、实践者、指导者、引导者和排头兵,因此,我非常认同李晶教授反复强调的观点,在新课改中,要求师生建立“大概念”结构化教与学,那么教研员首先要加强自主学习能力,要有不断反思和更新自身知识结构的职业自觉,能在热闹的课改中潜下心来,研究“大概念”结构化、一致性的教育理论、教育方法、教师和学生的成长,对新课改中的热点和深层次的问题自己要先深究明白,才能加以引领和示范,率先垂范、大道至简,发挥教研员的最大功效。“教而不研则浅,研而不教则空”,我们将本承“教”和“研”并重的思想,笃行致远。

     

    吴耿霞——

    今天有幸学习了朱传世老师的《学科课程基地建设的那些事儿》的主题讲座,朱老师从江苏经验背景入手,通过学科课程基地的概念、概念区分、性质、思想基础、基地空间、环境创设、资源意识与开发等方面详细系统讲述了学科课程基地建设的那些事儿,深入浅出,引人入胜。朱老师的大容量、大视野、大格局的授课,折射出朱老师扎实的学识涵养;多领域、多维度、多方向的授课展示了朱老师敏锐的思维能力,深思考、深研究、深拓展展现了朱老师精深的钻研精神。让我感触最深的是,学科课程基地建设要有大的学科视野,还要面向学科的未来发展。对于学科课程基地的建设,我个人体会概括成四有:有魂:以课程铸魂,启智润心;有体:整体架构,明确学科课程基地建设的各基本要素;有道:形成构建基地建设的一系列方法论;有人:有育人价值。把人的发展放在最中心。基地应是学生兴趣的生发之地,延续之所。学生创意被激发的地方。

希望我们能将本次的学习内化于心,外化为行,学有所得,学有所乐,学有所成。

     

    徐婧——

    之前就有接触“大概念”理念,这是近几年英语学科一直在提倡的,通过今天上午李晶教授的讲座内容,对“大概念”的理论定义和应用路径都有了更直观的认识。特别同意李教授提出教育要“返璞归真”,真正教学生体悟学科本身的内涵与魅力,使学生的人文素养与人文精神得到提升;同时,教师自身要建立起先进的知识结构,做到育人先育己。

     

    房蓓——

    2022年版新课标发布以来,各种新新概念扑面而来,乱花渐欲迷人眼,如何守正,如何纳新?今天的李晶教授的讲座解了我的燃眉之急。李老师花了近一半的时间厘清“大概念”出现的必然性: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中的思维工具,是培养新时代人才先进知识结构的关键部分。在李教授的解读下,“大概念”不是加法,而是减法,是学科教学返璞归真的表达。同时,这也对我们提出更高要求:不仅自己要内化知识,建立起学科宝塔型知识结构,更要圆熟外化,才能帮助学生运用起学科大概念解决未知问题,成为适应时代需求的人。

     

    马春燕——

    今天认真学习了两位专家带来的关于课改和学科课程基地建设的讲座。上午学习了课改的发展历程,初衷是为了改变课程结构,而课程结构又决定了育人功能(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等;下午学习了学科课程建设是以创新性学习环境为特征的概念、功能等。他们以鲜活的案例及精湛的理论进行阐述,我深受启发,让我学习到课改及课程的教育理念及育人价值,进一步反思与本学科互通性,接下来如何将《深圳市幼儿园课程建设指引(试行)》在幼儿园具体落实;如何探索幼小衔接课程在园校衔接点;幼儿园创造性学习环境如何更好育人……,这次培训对教研员核心定位、教研工作等具有重要参考价值,让我受益匪浅。

     

    郭惠怡——

    今天听了李晶教授关于“大概念”的讨论和阐述,使我对“大概念”的认识更为清晰和深入。聚焦课改过程中课程结构的发展,从散点式、堆栈式再到层级式,体现了不同时期对人才知识结构的需求,而大概念就是层级式结构中的一个层级。这也对我们的学科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怎样在教学中实现从堆栈式转变为层级式结构,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这是我们接下来要探索、研究、践行的方向。

阅读 3442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