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炎夏日,或是骄阳,或是暴雨,伴随着窗外的艳阳高照和阵阵蝉鸣,大家的暑假生活是怎么度过的呢?为了让同学们能够安全、愉快、健康、舒心地度过假期,徐堡村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老师给大家带来了几个小贴士,请查收。
一、学生假期中容易出现的心理问题
1. 生活作息被打乱,感到空虚、无聊
很多学生感觉无事可做,容易出现睡懒觉的习惯,变的懒散,失去目标和动力,比较消极的看问题,严重的会出现自卑、抑郁、焦虑不安等心理问题。
2. 沉迷网络游戏
很多喜欢上网的学生,因为假期有时间了,就天天沉溺在网络世界里,精神变得越来越差,人也日渐消瘦,同时和现实社会脱节严重,离开网络,感觉到社会适应不良,越来越不喜欢说话和交往,出现社交障碍等心理问题。另外,有的学生通宵看电视,致使神经系统紊乱,从而导致焦虑、失眠、神经衰弱等心理问题。
3. 假期暑假班恶补,引发心理问题
到了暑期,各种补习班层出不穷。家长往往望子成才心切,同时也担心孩子落后于别人,就督促孩子参加各类补习班。使孩子离开学校学习环境,就背起另一种形式的学业沉重包袱。因长期过高的压力,神经紧张和学习的疲累,有的学生出现失眠多梦,注意力不集中,孤僻偏激等心理问题。
二、假期心理小贴士——学生篇
1、规律作息
睡眠是给身心充电、找回能量的最简单也最有效的方式。规律的作息安排帮助我们更游刃有余地应对工作、学习和娱乐,赋予我们稳定和安全感, 如果的确出现失眠等情况,让你感到焦虑或者担心,可以做一些放松活动,减轻心理压力,直至有睡意,担心睡不着会使睡眠更困难。
2、合理安排学习时间
根据艾宾浩斯遗忘规律,遗忘有先快后慢的规律特点,刚学过的新知识,遗忘最快,所以新知识需要及时复习,我们最好每天都留有一段学习的时间。
暑假期间,完成老师布置的假期作业是必须的任务,但有的同学会把作业用一个星期,不分白天黑夜的做完,期盼着暑假剩下的时间可以没有任何心理负担地疯玩,这是一种不科学的安排。学习是个持续的活动,刚开始几天的过度学习,知识来不及消化和理解,囫囵吞枣,学得一知半解,不够扎实。几天学完之后,就疯玩再不复习了,这样记忆的效果会很不好。
3、每天都做家务,养成运动习惯
家务劳动体现了我们爱家的责任,还能提高我们的生活技能;运动技能更能让我们灵活自如,健康愉悦,通过新技能的获得,还能增强我们的自信,保持身心愉悦感。
4、合理使用电子产品
使用电子产品能让我们的生活得到一定的便利与乐趣,但要记得你是电子产品的操控者,而不要沦为被电子产品所操控。在使用电子产品时要做到张弛有度,收放自如。更要看到电子产品之外的世界,多和现实中的人产生联结,培养现实生活中的兴趣爱好
5、调节情绪
在丰富的假期生活中,无论因为什么样的原因,出现积极或消极情绪都在所难免,如果出现了负面情绪,我们不妨思考一下情绪背后又有什么样的需求,是思念朋友,还是希望得到关心?每一种情绪都有它自己的意义,失望、烦乱、悲伤是人性的一部分。接纳自己的全部,允许自己偶尔的失落和伤感,反而会令你没那么困扰。
适度宣泄是对负面情绪进行疏导和缓解的好办法。在适当的场合大叫一声或大哭一场、捏捏抱枕、撕撕废纸作为宣泄情绪的“替代品”都是不错的途径。同时,学会倾诉也非常重要。当你感到苦恼郁结在心中,自己难以消化,不妨把你的感受分享给你的朋友和家人。良好的人际关系,是你幸福感的有力保障。
6、记录美好,热爱生活。
仔细观察,细心品味,你会发现生活中有太多的温暖和美好。每天晚上和家长一起回忆当天发生的美好的小事,比如:完成了学习任务、吃到了爱吃的饭菜、学会了一项家务、得到了家长的称赞等等。通过发现、记录生活中的这些小美好,你会更加感恩并热爱生活!
三、假期心理小贴士——家长篇
(一)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加强与孩子的沟通
沟通时,亲子间应该坚持说心里话,平静地、直截了当地展示自己的心理活动。可以通过以下方式:
1、开展“一对一的亲自约会”与孩子进行单独的亲密互动。
2、每天花15分钟以宽容开放、朋友般的姿态和孩子好好沟通。
3、父母多与孩子一起玩乐,基于安全感、依赖感的陪伴,有利于巩固亲密关系。
4、让孩子参与简单的家务劳动,培养孩子担当、独立、果断的品格和创新精神。
(二)引导、鼓励、排解孩子的情绪。
希望家长们能重视对孩子认知能力的培养,评价一个学生不应完全以成绩的好坏定论。繁重的课业任务、过高的期望值,或许会使得孩子的心理压力越来越大,甚至会因考试的失败产生自卑心理,家长要学会倾听孩子的苦衷,让孩子遇到困难时愿意向家长敞开心扉。有耐心是解决孩子情绪问题的先决条件,等待孩子情绪的“风雨”过后,再与他细作理论,并鼓励、支持孩子。
(三)给予独立空间和民主权利
在学好学科知识的同时,全面培养孩子的兴趣爱好,陶冶情操,给孩子更多的空间,让他们在紧张的学习之余能够得到放松。适当给孩子“留白”,让孩子在关心和爱中也能够拥有自我思考的机会和能力,相信孩子在与自己独自相处的过程中,能够成为一个越来越优秀和自信的人。
(四)学会和孩子平等交流,做知心朋友
及时了解孩子各个阶段的心理状态,避免在身体、情感或性情上打骂、压服孩子,父母更多的时候是应给予孩子心理上的安抚,使孩子在情感交流过程中及时得到明智的指点和引导,达到解除困惑、消除烦恼,健康成长的目的。
(五)不抱过高期望
当今社会,许多家长对子女都抱有过高的期望。“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思想观念随着社会竞争的激烈化,占据绝大部分家长的思想。父母期望孩子将来能出人头地,于是早早地给他们定目标,用自己的期望代替孩子的实际能力,使得孩子在不断涌现的新目标中压力倍增,信心渐失。
总之,决定孩子一生的,不是学习,而是鲜活的生命和健全的身心!身心健康才有未来。亲爱的家长朋友们,让我们携起手来。家校共育,尽心呵护孩子的身心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