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大伟简介:
成都大学教授,硕士生导师 教育硕士小教专业负责人。曾获全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实验区研究课题一等奖,四川省教学成果一等奖。所提出的“观课议课”在2010年第9期《人民教育》上列为“《人民教育》创刊60年报道过的最有影响力的事件”(共33件)陈大伟在《人民教育》、《中国教育报》、《中国教师报》、《中小学教师培训》、《中小学管理》等刊物发表上百篇论文,多篇论文在人民大学报刊资料复印中心全文复印。
同向同行
在观课议课中合作成长
2023年7月,岭南师范学院李斌辉教授带领广东省中小学“百千万工程”初中文科名教师项目组老师到成都、重庆开展研学活动。7月14日上午,成都大学教授、硕士生导师陈大伟教授为老师们做了《“观课议课”与教师专业发展》主题报告。本次讲座由杜春燕老师主持。
陈教授首先提出自己的观点:观课议课是参与者以课堂教学活动为依据,基于教学的情境和关系,围绕共同关心的问题和有价值的课堂现象进行对话交流,以发现和理解教学、改善和创新课堂、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一种研修活动。
教师的工作是育人,育人首先要育己。观课议课的优先关注点是参与观课议课的教师以及教师的专业成长,优先聚焦人的发展而不是课。
观课议课是教师成长的动力。观课议课是一种文化,同向同行。以文化人,化之成文,聚美成文。日本教育学家佐藤学说,教学的改革“最为重要并且是中心的课题,是围绕创造性教学和教研制度形成作为专家的教师们之间互相培养的‘合作性同事’之间的关系”。观课议课致力于引导教师认同同事间在一所学校“一起慢慢变老”的工作理念,致力于建立“同在共行”的互助关系。“发展为本,成长至上”,陈老师提出“同事之间,遇见美好,向美而行——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做最美的自己!”
课堂观察首先观察自己,通过整理课堂实录,留下美好的教学故事。陈教授认为:有问题的课才是真实的、原生态的。课堂教学自我观察的变式主要有,上课后及时“过电影”反思与调整;录音听自己的课;有侧重点地观察自己的课;邀请同学(伴)相互观察课,调整专家指导(磨课)的方式。
教师有反思成长的责任。人因思而变。素养中最重要的是思维能力。教学过程要从提供思想走向促进思想。上课前后,教师要追问自己:你为什么这么教;除了这么教,你还想怎么教;下次教这节课会有什么调整改变?上善若水,观课议课的目的是促进别人成长。教师因为思变,而产生创造力,实现知识、生活与生命的深刻共鸣。
经验+反思=成长。经验不是经历,是认识关系,是发现联系。反思非常必要,波斯纳说“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至多只能成为肤浅的知识。如果教师仅满足于获得的经验而不对经验进行深入的思考,那么他的教学水平的发展将大受限制,甚至有所滑坡。”反思是对经验的过程、经验的依据、经验的方法、经验的结论保持持续的批判性的审视,目的是为了获得相对正确的经验。“经验+反思=成长”这一教师成长公式,在观课议课中的应用,可以让老师洗心革面。
观课议课首先要考虑以学论教,要根据学生心理和发展的需要,陈教授提出“三好教学”:学生好学,学生好好学,学生学好。由此,观课议课老师做助学助教。观课议课时,鼓励老师思考:发挥教学洞察力,研究他人;发挥教学想象力教学再创造;议课重点要注意引导和促进,强调给出教学的路径、策略、方法。
从听课评课到观课议课,并不只是词的变化,而是教研文化的变革……它强调平等、开放,是对单向的、权威的听课评课文化的反叛,适应了新一轮课程改革潮流的需要。通过本次讲座,我们意识到,评课议课,进行以倾听和理解为核心的对话,倡导反思,把建议提到别人心里去。
通过本次讲座,我们意识到,评课议课,进行以倾听和理解为核心的对话,倡导反思,把建议提到别人心里去。
观课议课——
- 一种课堂反思,温柔坚定地从课堂上收集信息,从观察走向改进
- 一种专业学习,敏锐深刻地观察提供有效建议,从职业走向成长
- 一种合作研究,平等合作对话并追求专业发展,从评课走向研究
- 为观察、理解、描述、反省真实语文课堂提供支架
- 为入门、青年、骨干、名优教师升格指明各自方向
- 为反思、培训、竞赛、课改提供一套教研话语体系
李斌辉教授向陈大伟教授赠送岭南师范学院纪念品
观课议课,基于合作,注重反思,旨在改进,平等、互动、面向实践,指向教师的成长。《麦田里的守望者》有一个词语“守望”,观课议课可由是观之。
守望教育,守望成长。
相信种子,相信力量。
观课议课,埋下种子。
以日以年,静待花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