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4日,阳光炙热,清风徐来,河南省开封市静宜中学七七中队的学生们来到开封市文书书店参观学习。
刚入门书墨香迎面扑来,清幽的环境、安静的书店,是夏日里静下心来的最好的地方,太阳照射的炎热在这里只是明亮的光亮,来这里让浮躁的心静下来。
很荣幸,同学们体验了中国的糕点文化,过程看似简单,实则不易。
同学们做的是一个类似荷花样的糕点,先把取一点粉色芸豆沙和白色芸豆沙混揉在一起成团、压扁,再取一点白色豆沙揉成团压扁,把粉色覆上白色,将绿豆沙放在粉色豆沙上,包裹起来,喷水、将纱布盖上、用椭圆形的工具轻轻按压、捏花瓣、做花蕊、做造型、做纹路、做叶子一气呵成。看似简单,实则不易,豆沙馅都是刚刚熬制成的,很黏手套,做造型也是一件非常艰难的事。
作为中国传统美食文化中的一部分,糕点文化早已贯穿了中国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国的糕点文化繁荣千年,呈现出丰富的地域性特色和品种。从南方的年糕和粽子,到北方的麻花和果酱饼干,每一种糕点都有其独特的口味和来历。
早在唐朝和宋朝时期,糕点文化就已经开始流行了。如今,它已成为中国家庭中重要的节日和庆典食品,如春节时大有旺年糕、端午节时吃粽子等。更重要的是,糕点也成为了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的糕点零食。
中国传统糕点文化是一种历史悠久、别具特色的文化品牌。它既丰富多彩、口感鲜美,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象征。尽管现在市场上有各种各样的外国甜点,但中国传统糕点仍然占据着重要的市场份额,这足以证明中国糕点文化的不朽地位。
除了体验了做糕点,学生们也体验了做风筝。
做风筝的过程也很难。首先准备好制作风筝的材料和工具,如树枝、白纸、绳子、木珠、竹签、剪刀、颜料、热熔胶等,然后用树枝制作风筝的骨架,接着在白纸上涂上浆糊,将竹篾扎制成风筝骨架,将白纸贴在风筝骨架上,涂上颜料,最后在风筝的尾部固定绳子,将绳子固定在风筝的骨架上。
风筝由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发明于东周春秋时期,距今已2000多年。相传墨翟以木头制成木鸟,研制三年而成,是人类最早的风筝起源。后来鲁班用竹子,改进墨翟的风筝材质,直至东汉期间,蔡伦改进造纸术后,坊间才开始以纸做风筝,称为“纸鸢”。
到南北朝时,风筝开始成为传递信息的工具;从隋唐开始,由于造纸业的发达,民间开始用纸来裱糊风筝;到了宋代的时候,放风筝成为人们喜爱的户外活动。
在这里,学生们可以体验各种传统文化,也可以参观各种传统文化,我们可以在这里捧起一本书,细细阅读,感受着文字的魅力,感受着从古至今的历史文化,体会着中外各种有趣的人、有趣的事、有意义的记载,丰富我们认知的“小世界”。
此次活动的开展,强有力的拓展了同学们的知识,也让同学们对中国传统文化有了很大的兴趣,知道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性,不能让这些文化名存实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