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请问南老师,在人类历史上,盘古开天地在前,还是女娲造人在前?请您给以定论?
答:这是个老问题,许多人都问过。可惜因我先忙后病,一直未予作复,今简复如下:
(1)九天玄女天母创造宇宙后,她首先创造了人类,生下了“真人”。真人经宇宙扩大、演化为“真如”,“真如”之首“玄凤”,接着生下了“女娲”等第二代灵根人,这样宇宙就有了三代人种。
第一代:为九天玄女;第二代:即第一代灵根人,即九天玄女亲生的真人玄凤、玄龙等一切真如;第三代:即玄凤、玄龙所生的女娲等第二代灵根人,这样宇宙已有了三代人种; 在这种无限繁衍的大好时代,玄女妈妈为了让宇宙有序化扩大、生存,就先派了玄龙的大化身盘古王,带领“九二元灵”去开天劈地,先把宇宙分成天与地。
天 地分成后,天成为虚空,而地却成了数以万计的星球,其中最受盘古重视,则是地球。 它成了盘古各星球的中转站,立足地。 地球光秃秃的,盘古就把他带的“九二元灵”,全部安排在地球上,为地球作了“地衣”。
地衣与地面紧紧相连,就是我们后来所说的“花草树木”,她们把根扎在地面上,随阴阳变化,生死死生,就在地球表面美化、保护着地球。 其时因为地球上尚未有人类,他就给花草树木起了名称。 因其为真如及其化身所化,创造时,用“借体法”,形成生命关系。 即:“花草树木”用地球的能量生存,花草树木死后,其灵体(真如及其化身)即另附其它的花草树木,代代相接,永远生存
因为这些非人形的生命,是九天玄女所生的子女的化身,九天玄女为九,其真人、真如则为第二代人类,故宇宙自控系统,统计生命,就以“九二元灵”为番号,作为相续生命的代称; 有了地球,又有了“花草树木”这些生物,就有了生存人类的条件。 故天母为人类规定了“断食”的原则,就派女娲带领“九四元灵”下界,到地球去造人。
这样女娲就带领了“九四元灵”,去三界杲天,及无色界、色界、欲界去造人。 开始了生命工程中,天神造人的程序。
为什么女娲所携天灵称“九四元灵”呢?
因这些元灵子,也是九天玄女的后代,故首数“九”; 因其后为玄凤的后代,及女娲所造的众生,此即第三代与第四代人类。 女娲为第二代灵根人,排行为第三代人类,她造的人类,人与动物、微细生命为第四代人类。
盘古所携的“九二元灵”,加上女娲所携的“九四元灵”,共合为“九六元灵”,故史称其为“九六元灵”。 也就是说,九六元灵就是中华生命大根系的总和。 盘古所造的生物,及女娲所造的人类,二者相合,就是宇宙生命的总数之根。 至于以后亚当与夏娃所造的西洋人,那是以后的事了,已不是母根文化的根系,故天史未加录入。
当然,女娲在盘古之后虽以造人为主,但根据需要,还是造了一些半动物的“生物”,作为补充。 不过,因女娲以造人为“天命”,故说起来,我们还是说“女娲造人”。 而盘古,因未领造人的使命,故虽然造了生物,也只能说“盘古开天劈地”,虽然他造生物在先,女娲造人在后,也不能说“盘古造人”。 这是这段天史的简况,补记为后。
这里必须明确。 在生命史上,天母为“三足乌”所生,是“无中生有”。 天母生下了“真人”,是人根相续,都属于“生”,而不是造; 只有盘古造了“生物”(植物),是依据宇宙自控系统设计的创造生物(植物)方案而造出的。 故创造生命始于盘古。 但盘古创造的只限于“生物”中的“植物”,而且,是把植物当作“地衣”(地球)外衣来创造的,故与地球连体,长在一起,用的是附体法。 即“花草树木”用“地精之气”生成; 而其“灵体”,却是“真如及其化身”; “花草树木”,生死一直由地球供给能量。 而其“灵体”永远不死,只要按“天算”的计划去更换“附体”则可。 地球上的植物,全部是附体生命,没有自己单纯的独立性。
而女娲创造的人类,却是独立于地球之外的“肉体生命”。 无论天上飞的鸟类,地上跑的、爬的兽类,海里游的鱼类,陆上行的人类等,其外衣都是肉体。 由“土元素”组成。 “土元素”是依地能量的统称,与地球有相吸不离的特点,生死都在地上; 由地球供给,是地精之气的物化; 而一切动物的“灵体”(生命软件),则是肉眼不可见的“天母”的超灵,真如个体的本灵及其化身的部分能量,共同组合而成。 其只有能量多寡、生命层次高低的变化,但却永远不死。 其肉身死后,则依六道轮回规律,去另外投胎转世,再驻入新的肉体之内,作为其新的生命软件,与植物的附体,又是各不相同的生命相续程序。
“附提”与“投台”不同的是:附提较随意。一个植物的物质身,可有许多灵体附提,其体进行“值换”(位值变换);而投台却是终生不变的依附,只要这个肉体死了,就需另外投台,而未死的肉体是不许其灵体另外投台的。这些都是宇宙自控系统决定的,人力是没能力进行干涉的。
以上是盘古造生物与女娲造人类,在某些细节上的区别,详细写起来,要写很长的文章,在母根文化中,也是很重要的章节。 南老师因年迈体病,无力过多涉足其中,目前只能点到为止,何时细写,再向大家汇报。
这篇短文,也不知写明白了没有?
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
不足之处,望“寸心”指正,
以上图片文章内容均来自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