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花城花难觅,借得梅花一缕魂,七日星烁星自去,倦倚西风夜已昏。7月8日起,初中名班主任学员开始为期一周的封闭学术研究,然而,闭门造车是道术无形内化于心,挑灯看星是技艺有形外露于身。庆幸的是,懂得学员心的,莫过于班主任,左璜教授和刘华杰博士提前为各小组联系了专业和实践两位导师,进行全员指导。左璜教授还对全体30位学员进行了“一对一”的专著、论文、微课指点,使得全体学员困并清醒着,累并收获着,难并突破着。
一、借力导师智慧,开拓研究视野
7月9日下午,肖教授在与第三组学员指导会上重点阐释了书籍写作的技巧与方法,强调写作过程中应注重材料收集、语言表达、逻辑梳理和理论提升,并详细说明了合作交流、格式规范等书籍出版环节的要点。
7月10日第五组和第一组的联合研修活动在佛山市禅城区南庄镇第三中学举行,大家参加了广佛肇三地名班主任工作室结对仪式暨研讨会。会上,大家在实践导师刘窗洲老师带领下认真学习了三节主题班会,进行主题班会同课异构的深入研讨。
7月11日上午第四组理论导师蔡辰梅教授和实践导师丁炜烨老师逐一对学员的专著进行了梳理和建议,蔡辰梅教授和丁炜烨老师通过中西融合的论述,让学员要感知专著的目的何在,要回归到问题的根本,不能只停留在“术”上,更要上升到“道”上,要静下心来思考教育要回应的问题、实现的目的、发生的机制、影响的因素等。她们的渊博知识和教育敏感度开启了学员新一轮的思考,让他们敢于直面存在的专著问题。
7月11日上午第五组心美好小组与理论导师陈俊教授在华师心理学院见面,共同探讨了课题、论文和专著的推进。陈教授指出:在论文写作中,注意清晰、准确、逻辑性强的表述。论文的结构应当清晰,每一部分都应当有明确的目的。在引用他人的研究时,需要正确引用,避免抄袭。在撰写专著时,需要系统性地阐述你的观点和发现,同时在可能的情况下,将你的研究与更广泛的背景或理论联系起来,学员们深受启发。
7月11日,第六小组开展了互访活动,到百年名校华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进行参观和交流,了解华附的发展历史和办学理念及办学成绩。同时,组员们围绕个人的品牌建设、课题研究、专著及论文撰写进行了分享和交流,做到共学、共研、共享,共成长。
7月12日上午第一组与理论导师蒋亚辉、实践导师刘永志见面,共同探讨了课题、论文和专著的推进,一起研讨了如何从家校社一体化进行研究。会上,导师们为第一组学员们分析了广州市校家社协同育人示范校和首批优秀年级家长委员会遴选的参考标准。大家深受启发。
7月13日上午,葛新斌教授通过腾讯会议平台对第二组学员进行深度专业指导。葛教授认为,将焦点放在解决具体的现实问题上,使论文的主题更具创新性和实际价值;以“赋能”为核心,可以详细介绍实用的赋能策略,并提供相关的理论支持;围绕“五维”成长型班级的具体概念和内涵,解释“五维”是指哪些方面,以及每个维度的重要性和作用。葛教授用他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经验,为学员的学术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思路。
二、直击问题痛点,拨开研究迷雾
15分钟能做什么?你真的有想过15分钟能做什么?你确定有认真地想过15分钟能做什么?假如你不知道的话,没关系,左璜教授用她雷厉风行的做法告诉你,15分钟的收获超乎想象。
部分时段指导学员安排表
部分时段指导学员安排表
在4天的时间内,左教授对60名学员进行每人15分钟的“一对一”专业指导,她高速整合运用敏锐的洞察力,缜密的逻辑思维,丰富的学术研究经验分别对学员的专著、论文进行的谋篇布局的梳理,从目录的结构逻辑到论文的问题阐述,乃至到文献查阅都直击学员问题痛点,帮助学员拨开研究迷雾,让学员在学术研究的迷宫中有路可走,甚至上升到俯瞰角度,将迷宫一览在眼,不再迷茫。
星光伴有引路人,我们清晰“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但更期待在省百的培养下做到“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