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小衔接是幼儿园和小学教育两个教育阶段平稳过渡的教育过程,也是儿童成长过程的一个重大转折。提早获悉幼小衔接的信息不仅可以消除家长内心的疑虑,又能进一步激发幼儿对小学生活的向往。
科学做好幼小衔接,助力幼儿平稳过渡。幼儿园时期主要是以游戏和能力发展为主的教育方式,而小学教育主要以正规课业和静态知识学习为主的教育,两者教育方式的不同需要儿童身心的调整来适应。
幼小衔接不当会影响孩子身心健康,不利于其今后发展。因此科学做好幼小衔接很重要它直接关乎幼儿能否实现幼儿园向小学的顺利过渡,关乎幼儿的身心健康和终身发展。
教育部颁布的《幼儿园入学准备教育指导要点》中,明确指出主要是以下四大方面:
一是身心准备。如:向往入学,有良好的情绪,喜欢运动等。
二是生活准备。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生活自理,参与劳动,增强安全防护能力等。
三是社会准备。会交往合作,诚实守规,有任务意识等。
四是学习准备。好奇好问,有好的学习习惯,学习兴趣浓厚,有一定的学习能力等。
幼小衔接从孩子的入园之际就开始了。幼儿园重点是“养习惯”。
01
向往——了解小学生活,获得积极情绪体验。
孩子进入陌生的环境生活和学习,内心会有恐惧和不安,我们要做的就是让孩子充满期待地进入小学。对孩子关于上小学的各种疑问,有针对性地解决。
02
养正——锻炼生活自理,培养良好生活习惯。
刚入小学时部分孩子生活自理能力弱、习惯差,铅笔、橡皮经常丢,课桌、书包里一团糟。针对这个问题,大班后期,我们开展了学习正确的握笔姿势,整理学习用品,整理书包等幼小衔接教育活动,培养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并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03
守规——引导交往合作,增强自律规则意识。
通过与小学老师交流,我们了解:刚入学时会发现,部分孩子不会独立和同学交往;有的同学不会听上课铃声等指令,缺乏规则意识。
集体活动中,要求孩子保持正确的坐姿,专心倾听别人讲话,举手回答问题。引导孩子感受时间的长短,猜想并体验一分钟有多长,可以做哪些事情,规划课间生活,开展一定的规则类游戏,增强规则意识。
04
好学——激发兴趣爱好,提高综合学习能力。
家长可能更关注的是知识类的衔接,但经实践证明学习品质、学习能力的培养更为重要。
科学衔接,顺利过渡,家长可以这样做......
01
多聊聊小学,让孩子认识小学
小学长什么样子?小学里也有好玩的游戏吗?孩子们对小学充满好奇,家长们不妨给孩子们多介绍小学,讲讲小学生的事情。
可以提前带孩子到小学参观、了解未来的学校周围环境,鼓励孩子以小学生为榜样。
02
像小学生一样安排作息时间
幼儿园的时间和小学的时间还是有很大区别的。除了在幼儿园老师会增加上课时间之外,家长在家也要做好工作。
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制定合理的小学生作息,尝试按照小学作息生活、学习,有意识地缩短孩子午睡时间。
03
了解小学学习用品,整理书包
小学生的学习方式和幼儿园有很大不同,比如小学生有自己独立的课桌,不同学科的书本等,孩子们提前认识了解,一方面可以引起孩子对小学不同的学习用品、环境的好奇心;另一方面也让孩子学会独立整理自己东西的能力,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家长可以陪孩子一起整理书包、文具,鼓励孩子尝试练习握笔。
04
让孩子多与小学生相处、沟通
平时让孩子多认识些已经上了小学的伙伴,消除孩子易胆怯、易畏惧的心理、培养孩子开朗的性格和良好的沟通能力。
孩子也会通过哥哥姐姐对小学生活的描述逐渐对小学环境有所了解,这样,他们才能积极应对充满变数和不确定性的小学集体生活同时也很期待小学生的生活。
家长要给孩子创造认识小学生的机会, 鼓励孩子大胆和伙伴一起游戏、交流,让孩子多参加和小学生的互动合作游戏活动。
05
提前适应小学课堂时间
小学课程时间在40-45分钟一节课,有些刚升入小学的孩子通常会有坐不住、不耐烦的情况出现。
为了适应小学授课作息,家长们可以在家和孩子一起模拟小学生上课场景,告诉孩子上课回答问题或有困惑要举手发言。
05
提前适应小学课堂时间
小学课程时间在40-45分钟一节课,有些刚升入小学的孩子通常会有坐不住、不耐烦的情况出现。
为了适应小学授课作息,家长们可以在家和孩子一起模拟小学生上课场景,告诉孩子上课回答问题或有困惑要举手发言。
06
提醒孩子注意安全事项
建议家长加强幼儿安全教育,做好如校园、社区、交通安全等的规范讲解,增强幼儿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
家长可以带孩子熟悉小学到家的路程、及周边环境,教育孩子学会走斑马线、认识“红绿灯”等交通标识, 提醒孩子不要跟陌生人说话、更不能跟陌生人走,告诉孩子如有危险、困难要找巡警或交警寻求帮助。
幼小衔接
是孩子们童年生活的自然顺延和过渡
我们要以发展的眼光、平和的心态
慢慢变“大阶梯”为“小缓坡”
去关注入学准备中
孩子的点滴变化
助力孩子
和谐、健康、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