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说句实话,我是冲着李镇西老师来的。
我是21年从湖南第一师范学院毕业,后来分配到宁乡横市芙蓉学校当老师,大学期间经我的伯母兼初中班主任卢伟群老师推荐,我关注了镇西茶馆。刚大学毕业的我有想当班主任的期待,却并没有做好当班主任的准备,因为觉得自己还不知如何去做,又或者认为应该先专心去发展自己的语文教学。但在开学前的某个晚上,我刷到了镇西老师在公众号中分享的各种“新班主任第一次”,我开始对当班主任有了向往,也开始期待镇西茶馆的更新。
也正是李镇西先生,给予了我在教育道路中遇到自我怀疑、自我否定后,仍然能重新振作,用饱含热情与期待的无限动力去迎接未来。
虽然第一个学期我并未能成功当上班主任,但就工作的两年期间,我已经担任3学期的班主任了。
我目前的学校是一所乡镇学校,我也听到过老师们抱怨:“唉,讲了有什么用?讲了学生也不听,听了也会忘。”其实完全可以用我这几天听年会的最主要感受来回答:
“也许我会忘记老师们所说的具体的话,也许我会忘记他们做的ppt内容,甚至我会逐渐淡忘他们传达的观点。但这些都仍然存在于我的记忆深处,我坚信在未来的某一天,我能想起,并用这些来为自己支撑信念、排忧解惑,那现在又何必去纠结自己记着多少呢?”
我相信我的孩子们也能如此。
就像朱永新老师说的那样,当一些理念渐被遗忘,复又提起的时候,会有新的东西产生……当一些理念由旧时的背景运用到现在的背景去继承,去发扬,也能有所创新!
于是带着对镇西老师的崇拜,我来到了年会现场,也初识了爱研会。
7月10日晚,爱研会的见面会上,我见到了李镇西老师。皇叔说镇西老师是凌晨坐车赶来,于是李老师发言前便说:“请原谅我坐着说。”但他还是全程站着同我们讲的。
而不止如此,参加会议的还有许多来自于全国各地的教育学者,有坐了一天火车来的,有开了3天车来的,大家有疲惫,但更多的是期待,带着对新教育理念的期待,我们相聚于此,这让我感动。
这两天的内容,让我感触颇深。
首先是李镇西老师的“缔造完美教室”。
李老师的报告如同他的书一样,朴实明了易懂,确实贯彻了标题中所出现的“手把手”,其中最让我印象深刻的便是李老师是真心以学生为主的。他提出,一间完美“教室”要有收获、有快乐、有故事、有成长,同时也告诉我们,教育是有意为之,但却是不经意进行的。李老师对于人文教育的重视也使我惊讶,原来这位已年过花甲的老师,能在如今还富有激情、热情的原因,是他还保留着一颗热爱生活的“童心”!那他在到长沙的第二天,能在凌晨4点起床去尖山湖看景色这一行为,也就不那么令人感到诧异了。
其实我也算是个有童心的老师。我会在考试的前几晚,其他班都在搞复习的情况下,带着孩子们出去看月亮唱《水调歌头》,就因为那晚的月亮很美;我会在自习课孩子们正愁眉苦脸咬着笔头思考数学题时,喊他们出去看夕阳,就因为那天的晚霞很美;我会在准备进教室放学时,喊学生出教室看天牛,就因为出现在教学楼5楼的它很难得。
总有一些事物是比学习知识更重要的,有时是初升的太阳,有时是傍晚的夕阳,有时是簌簌飞落的树叶。我希望孩子们能够有的,也正是这能发现、能感受一切美好事物的童心。
除此之外,便是李老师所提出的“四个不停”,不停实践、不停思考、不停阅读、不停写作。我也有坚持写美篇,更新我与乐知班的成长故事,但与李老师、爱研会的其他老师相比,那我也不过是个“小巫”,所以在未来,我还需要再多读一些、多写一些,并且将所读所思所感所获,学以致用。就像李老师所说的:“应该让阅读成为我们生活的一种形态。”
初见詹大年校长,我总觉得有种莫名的亲切,不知为何,见到他的笑容就会想把自己内心的一些苦闷、烦恼都倾诉出来,我想这也许也是他的秘密武器之一。
詹校在讲话中为我们指出了家校利益的共同点与冲突,也为我解答了我的困惑与矛盾。因为目前我也有在做基础教育与教学培优,在这个过程中,我陷入了自我质疑,但詹校长一句温柔的话,如同一块棉花糖一般融化在我心海中:“教学可以培优,但教育不行。”是啊!这与我所践行的并不违背,那之前的那些困惑担忧自然就不攻自破了。
本次年会发言的远不止这两位,还有许多爱研会的其他成员,每一位我都印象深刻。
雷婧老师说:“对未来最大的慷慨,就是把一切放在现在。”
马灵老师说:“简单的事重复做,是专家;重复的事用心做,是赢家。”
恒定中学牟主任说:“唯有爱才能创造奇迹,才能发现闪光。”
黄建军老师说:“我可以陪你学、教你学,但我一定不会逼你学。”
万勇老师说:“教育是事业不是产业。”“‘捞鱼’是教育者的良知。”
王丹凤和任秀波老师还向我们展示了她们在加入爱研会后的成长历程。
可优秀的教育者并不只是上台分享的他们。曾经的我自诩优秀,也曾为了自己获得了某些荣誉而沾沾自喜,也曾用班主任身份去“肆意指挥”,告诫自己的学生不要做“井底之蛙”,但到头来,原来自己也是井底之蛙。
意识到这一点时让我很失落。
但这些来自全国各地、不同学科、不同年龄,带着同一个目标聚集于此的老师们,都在用同一个的声音告诉我:
我们都曾是井底之蛙,我们都在仰望教育的星空,渴望求知、渴望提升,我们都希望被照亮,并且在未来,能成为其他蛙蛙们在井底时看到的星光。
所以这一刻我不再害怕孤单,我坚信有星星在照亮我,我坚信井外有人在等我,他会对我说:
“请来吧,愿意与你同行!”
我今年22岁,我还有很多时间,我还有很多机会,我更坚信我有无穷大的力量!
感谢爱心与教育研究会,感谢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