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祥简介:
本名王石祥,军旅诗人、歌词作家、书法家。
1939年1月11日生于河北省清河县杜家村。l958年底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在北京军区63军一个英雄团队当战士、班长、排长等,1964年调入北京军区战友文工团从事歌词创作,1984年调入北京军区政治部文艺创作室任主任至1999年离职。
入伍前在本县小屯乡办中学任教时于1958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58年12月入伍时写了《走,报名去》第一首诗。1959-l964年在连队当战士期间,写诗传单、墙报诗,鼓士气、壮军威。1964年由百花文艺出版社出版了第一本战士短诗集《兵之歌》,被誉为“真正的战士诗人”。l967年《兵之歌》增编再版。1976年在防震棚里含泪抒写了《周总理办公室的灯光》,经殷之光朗诵、刘诗昆钢琴伴奏,于无声处听惊雷,在海内外引起了强烈反响。此诗曾被选入1978-1982年全国初中语文课本第五册,1978年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1979年山东第二次印刷,印数1730001-2540000册。成为歌颂周恩来丰功伟绩的史诗经典。
1977年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了诗集《新的长征》。1981年由河北人民出版社出版了诗歌合集《骆驼草》。2001年由银河出版社出版了《石祥短诗选》(中英文对照、国际交流版),2014年由中外名流出版社出版了“十五的月亮文化典藏《石祥诗选》《石祥文集》《石祥诗词书法》等多卷。
1964年调入战友文工团后主要从事歌词创作。为各种晚会和社会创作了上千首歌词谱曲演唱,代表作有《十五的月亮》及姊妹篇《望星空》《八一军旗髙髙飘扬》《中国人民解放军驻香港部队军歌》及参加主创的《军人道德组歌》等。
1976年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本歌词专集《战斗的歌》(石祥、刘薇合作)。1983年参加了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中国革命之歌》文学脚本和解说词、歌词创作,与人合作由文化艺术出版社出版了报告文学集《幕后珍闻》。
石祥的书法,以书写《十五的月亮》《望星空》等自已的作品为主。从上小学开始,就描红、临帖,有一定的书法基础。1999年退休又重新练起了书法。2012年在北京首都图书馆举办了《石祥诗词书法展》,2014年在昆明市东川区举办了《十五的月亮诗词书法展》,集善款在乌蒙山下、金沙江红军渡口畔援建了一所希望小学,并亲笔题名:月亮小学。接着,将书法展品48件捐献给家乡清河县教育基金会,以赞助上大学困难的学生和生活困难的教师。
曾先后寄赠《十五的月亮》等书法作品两千多件,给边关哨所、维和部队、航天、舰队等军人和妻子。
书法作品《十五的月亮》等,已成为石祥经常寄赠给军人和妻子的慰问礼品。为802华北大演习大型纪录片《钢铁长城》撰写脚本和解说词、为建国35周年国庆大阅兵、世纪大阅兵及《一代精兵》等参加撰稿和解说词,具有史诗性和震撼力,获电影特别奖。1986年创作歌舞诗剧《遥远的回声》,由战友歌舞团在北京公演,央视转播。为纪念建军60周年参加主创的《井冈山组歌》,由总政歌舞团演出,作品出版了单行本。1985年创作了牡丹系列歌曲专辑12首录制盒带,其中由彭丽媛演唱的《国色天香》上了央视春晚,长久传唱。创作的《髙举亚运会火炬》被选为第十一届亚运会会歌。创作的《让辉煌永恒》被选为第三届城运会会歌。1993年由广西民族出版社出版了第一本《月下词话》,同时出版了石祥歌词专集《日月星》。为国防科技大学写定过校歌,为63军、65军、559团等写定过军师旅团歌。为清河县、灵宝县等写定过县歌。20l7年创作的散文《萧华与长征组歌》、写魏巍《为最可爱的人立传》、朗诵诗《风展红旗如画》等屡获解放军报长征文艺奖。《军人道德组歌》由八一制片厂录制成电影,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十五的月亮》《八一军旗髙髙飘扬》获中国人民解放军文艺大奖。
王石祥于1979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曾任中国诗歌学会理事,同时加入中国音乐家协会,曾任中国音乐文学会副主席。1993年被评为国家文艺创作一级、l998年被授于大校军衔,l998年被评为军队专业技术3级(军职级)1992年10月起荣获国务院颁发的特殊贡献津贴。1978年一1983年被选为第五届全国人大代表,2019年被中央军委政治工作部表彰为“全军先进退休干部”、2020年被驻京军队老干部局评为“健康之星”。曾立二等功l次、三等功多次。石祥坚持“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诗歌创作主张“让诗歌从纸面上站起来,走到广大人民群众中去”,倡导多写歌词和朗诵诗、视频诗。他为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创作的朗诵诗《倾听礼炮100响》及欢庆党的二十大的《第二十座里程碑》及诗电影《娘的心》等,通过舞台、网上传播,起到了守正创新、鼓舞民心的作用。
2013年10月,石祥获首届《新国风》杰出诗人称号。颁奖词为“壮怀激烈,柔情似水。从兵到家,一身正气。他创作的诗歌《周总理办公室的灯光》、歌词《十五的月亮》《望星空》《军人道德组歌》等,唱响了祖国大江南北,激荡祖国角角落落。代表了亿万军民心灵的呐喊,影响了几代人,成为亿万军民的心曲。他驾驭诗与歌两只翅膀,是他终身奋斗的目标和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