哇!立交桥

称心如意
创建于2023-07-12
阅读 297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缘起:在一次晨间谈话《我最佩服的人》的活动中,徐昕宇小朋友提到了最近妈妈和他讲的故事中,他认识了茅以升爷爷,而其他幼儿对茅以升爷爷却很陌生。在我们简单的介绍后,孩子们知道了茅以升是中国的造桥之父,孩子们对茅以升爷爷很崇拜,他们也更想成为一名优秀的桥梁建筑师。所以我班以“桥”为主题,纸箱、纸筒、木板、轮胎为主材料开展了一期富有趣味的班本课程,让我们一起走进“桥”的世界,和孩子们一起感受“桥”的魅力吧!

一、寻桥:身边的桥针对“桥”的话题,孩子们你一言我一语展开了激烈的讨论。 

王芊雅:“我去过和桥公园,那边有一座桥。”

王  子:“那座桥我也走过,我还见过更大的桥呢。”

吴梓阳:“我去姨婆家会经过一座桥”

余佳函:“我们学校附近有一座桥......”乔梦涵:“我知道,那是大洋桥。”谈梓晨:“我们和桥还有很多古桥。”

为了进一步了解桥的多样性和基本结构,小朋友趁着周末假期时间开启了寻桥之旅,并与身边的桥合照留影。

小结:透过一张张与桥的合影,可以看出孩子们在寻桥中,与桥有了亲密接触,并且也有了一定的了解和认识。在和爸爸妈妈们的“寻桥”过程中,孩子们通过自己的观察、感知,更直观的感受到了“桥”的属性和特点。寻桥之旅后,孩子们的话题更丰富了,他们用笔将所见到的桥梁画了下来。

张紫熙:我去过的桥,有很多台阶。

徐可歆:我见到的拱桥下面有三个桥洞。

徐昕宇:我见到的立交桥非常壮观,我们的车在上面行驶。

我们领着孩子又丰富了关于桥的知识,进行了知识的互补:桥有很多种类,有拱桥、斜拉桥、悬索桥、高架桥、组合体系桥、铁路桥、公路桥等,而且一座完整的桥梁基本组成部分包括桥面、桥墩、引桥、支座、护栏。

二、讨论:哪里适合建构大桥呢?可以用什么材料来建构呢?

张星飏:我们的活动场地很大,可以去那里试一试。

徐昊彬:幼儿园里有很多材料,一定能派上用场。

韩谨泽:教室里的纸箱、小纸筒等材料,能用的一起拿下去。

(一)第一次尝试:户外场地上,孩子们开始利用材料进行桥的搭建。好多幼儿用牛奶箱子、小纸筒当桥墩,用长方形木板当桥面,幼儿一条接一条的并排摆着。

吴欣伊:“我的桥很结实,风吹也不会倒。”

谈尚睿:“我的也不会倒,我的是铁桥。”

幼儿自顾自的一边说,一边搭建,可是前面刚搭的桥已经在摇摇晃晃了。

小结:活动结束,我们带着孩子观察了现场的搭建,孩子们也发现了各种问题,大家表示,作品杂乱无章,没有显现桥的外貌。这儿搭起了一堆,那儿也搭起了一堆,零零散散,各种不一样的搭建风格和想法没办法融合,缺乏商量;对材料的使用不够恰当,搭建起来的作品不牢固,容易倒塌,针对游戏中的这些现象孩子们回教室展开了深入的讨论。

      孩子们回教室后把第一次遇到的问题、难题记录下来。

讨论、解决问题:针对孩子们提出来的问题,我们收集整理,大家献计献策大家一致认为活动前要相互商量一下。杨惠清说:“要拿稳一点、重一点的的材料垫在下面做桥墩。轻的牛奶箱上面只能放轻的板子。”韦宇皓说:“可以用大纸筒来当桥墩。”其他孩子迫不及待地插嘴:“轮胎也不错。”陈亦妍和孙奕佳一拍即合:“我们要把每个人搭的部分连接起来,这样才完整。

有了预设性的解决办法,孩子们新的游戏发展有了质的提高,紧接着孩子们提出了更多的想法。周子航说:“老师,我们想搭一个长长的立交桥。”黄依晨若有所思:“那汽车怎么上桥呢?”韦宇皓说:“旁边可以上桥。”“可是没有上去的地方。”“怎样才能建构上下两层的大桥呢?”欧乃菲有些犯难。“桥就要搭得长长的,延伸下去。”太多的设想需要去达成,孩子们都在游戏中努力思考、尝试着。

小结:在这次游戏中,孩子们运用到了自己游戏时拼搭桥的新玩法。随着材料玩法的合理运用和拓展,搭建水平在不断提高。游戏前的讨论,问题的解决,帮助了孩子解决了困难,打开了思路。孩子不再拘泥于眼前的空间里,而是往更大的空间拓展,而且在自己的不断调整创作中离自己的预想越来越近,孩子们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高了他们的动手解决能力,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和满足。

     就在孩子们尽兴时,一个现实的问题又向他们抛来:由于持续的游戏,孩子们发现材料的使用量太大了,特别是纸箱、木板、塑料板、纸筒。当下最需要的就是增加材料的数量以便支持后续的游戏。 

讨论:黄依晨:“材料太少了,搭不成了。”周奕彤:“要不去借吧,很多材料隔壁班都有,我每天经过都能看见。”于是借物小分队成立了,“借了是要还的”孙奕佳表示。        孩子们考虑到每个班的材料相似,为了便于归还时不造成混乱,大家想到了要给从别的班借来的材料做标记,数量也要记清。

借材料:

孩子们征得其他班老师同意后,对能借到的材料种类、数量进行记录,以及怎样区别有了一定的设想,汇成了一张总表。做标记:丝毫不马虎的孩子,把材料借来后,用简单的标记进行区分,为归还做准备。

王子:“中1班和中3班的牛奶箱上就直接写班级数字,对纸箱没有影响。塑料板不能乱涂乱画,我们就用小红花区分。”

周奕彤:“中1和中2的原木板,用颜色即时贴来辨别。”

徐小森:“借中3班的纸筒也写数字吧。”在大家的一阵忙碌后,终于把这个任务完成了。

(三)桥的完美组合有了多次的搭建经验,孩子们意识到要想顺利的开展桥梁搭建活动,还需要提前构思设计一下。

孩子们有了自己的设计,分工明确,成立由3`5人的建筑小分队。迅速的搭建了壮观的桥梁建筑,大家把各组搭建的桥,用拼接的方法连接到一起。

总结:1.材料的支持,推动活动的发展。             

     材料是活动的保障和基础。种类不够我们就带着孩子在园内、班内寻找各种可以利用的材料,数量不够就用其他材料来代替。随着活动的开展,教师要不断引导孩子的调整和增添材料,才能引发幼儿新的尝试,促发孩子游戏的灵感,让孩子的游戏更具创意。   

 2.活动的深入,促进幼儿建构技能的发展。   

    刚开始幼儿只是随意的在地面进行简单的架空,第二次游戏时,孩子们的搭建技能开始复杂起来,平铺、叠高、排列等,随着幼儿游戏的深入,加长、插接、围合等更精细。

阅读 297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