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 州 行

大 雨
创建于2023-07-12
阅读 1054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2023年7月9日南昌市部分市诗词学会会员、书画协会会员及亲朋好友在林汉梁老师的精心组织下,在高安接待的喻淑华女士热忱带领下、在确保安全行驶的赣A•91717徐师傅的精湛技术中,我们瑞州之行37员在火热的高温里顺利地圆满的完成。非常感谢热心为大家服务的高级摄影师王勇老师、感谢高安接待的喻淑华女士、负责财务的龚惠珍女士。瑞州之行使我认识了众多的诗词老师和书画大咖,非常感谢此行中的各位老师们!

        瑞州即今江西省高安市的古称。

       在明洪武二年(1369年)改瑞州路为瑞州府。府治高安县(在今江西省高安市)。明初领高安、上高(今江西省上高县)二县;新昌(今江西省宜丰县新昌镇)一州。清末领高安、新昌(今江西省宜丰县新昌镇)、上高共3县。1913年废。早在新石器时代晚期,高安境内便有人类居住与活动,距今4000多年。1977年江西省博物馆在高安开展下陈遗址调查,首次考证了这一史实;1982年文物普查时,又相继在相城一带发现了矿山、反泉、消水洞、漳浒、山背、严家山等处遗址,其年代略晚于下陈遗址,相当于青铜器时代,即西周至春秋时期。

       高安原是古三苗活动之地。春秋时属吴国管辖范围,越灭吴属越。战国时楚灭越属楚。秦始皇二十四年(公元前223年)秦灭楚后,高安属九江郡。汉高祖初改九江郡为淮南国,遂属淮南国豫章郡。

       高安建县始于汉高祖六年(公元前201年),取名建成。建成县管辖的范围相当于今高安、上高、宜丰、万载四县(市)全境和樟树市一部分。

    西汉元始四年(公元4年)改建成县为多聚县。东汉建武元年(25年)恢复旧名;中平年间(184~189年),从建成县划出一部分设置上蔡县(今上高县)。东汉末年,三国鼎立,建成县属孙吴。黄武年间(222~228年),又从建成县、上蔡县分别划出一部分设置宜丰、阳乐(今万载县)两县。

    晋及南朝时期,建成县仍属豫章郡。开皇九年(589年),隋朝统一全国,废望蔡(即上蔡),并康乐(即阳乐),宜丰复入建成,是时改豫章郡为洪州,遂属洪州;大业初年(605年),废州复置郡,建成县仍属豫章郡。

一、贾家古村

       早晨我和夫人一道乘坐一路公交至三店西路口站下车,然后转乘赣A•91717大巴士过朝阳大桥,往西直奔高安市,车上林汉梁老师对同行者一一进行了简单介绍,芸芸众生,群贤毕至。车行两小时后我们到达了第一站贾家古村。

       贾家村,江西省高安市新街镇下辖行政村,中国传统村落,位于高安市新街镇西南5公里、省道高清公路30公里桩号处,是新街镇景贤行政村村委会所在地。贾家古村距赣粤高速公路13公里、高安市城区28公里、省会南昌市80公里。

       贾家村全村总面积9.46平方千米。贾家村是一处保存完好的元、明、清江右古村赣派建筑群,居住区分“关内”、“关外”两部分,有八座关门,与环村主巷道相连,大街小巷由石板青砖铺设,中轴线为贾氏宗祠。贾家村房屋建筑主要有宗祠、雨亭、大堂、官厅、客厅、民居六大类,被誉为“现实中的荣国府”,有民宅500余栋,其中元、明、清古民宅300余栋,保存完好且有堂号的119栋。据《畲山贾氏宗谱》载,贾家村明清时期就有通过乡试以上科考的秀才、举人、进士120余人,其中进士8人,举人9人。明洪武初年,贾湖十七世孙贾季良娶南家村南氏之女为妻,路经畲山胜地,视其佳山胜水、良田沃野,遂定居畲山,畲山原有贾、李、王、付、罗、兰、雷七姓。而贾氏为官宦之家,经商旺族,在此居住后不断壮大。其余姓氏则有的迁移,有的随岁月流逝而消失。

       2012年12月17日,贾家村被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文化部、财政部公布为首批中国传统村落。


(朋友们在贾氏宗祠前合影)

(贾家村门楼)

    贾氏宗祠

       贾氏宗祠,位于贾家古村南北中轴线上,始建于明代,占地面积1872平方米,为四进式穿堂建筑,由昼锦堂、拜亭、寝宫、观音堂四部分组成,祠堂建有大型雨亭藻井,呈八卦造型,分为三层,二进院为拜亭,拜亭前为斧刃砖地面,镶成八卦形图案。三进院为寝宫,是供奉祖先牌位,而这还要求具备一定成就者的牌位,才能被放进其中。四进院为观音堂,前置太平缸一口。

    怡爱堂

       怡爱堂在贾氏迁入之前已经存在,而且先居住的六姓也没有它的文字记载。后南昌大学古建筑教授、江西省文物局、中科院等几批专家考察过,一致的观点认为其至少为元代建筑。怡爱堂外观与其他民居无异,但内部的木架结构独特,用料与房屋体积相比异常粗大,结构及大厅两支立柱反映出其为一幢南北风格相结合的特殊民居。月梁、穿斗、斗拱、硕柱上的雕饰粗犷中显现出细腻。穿斗上雕刻福、寿、康、宁、元、享、利、贞八个字。厅堂地面为方形地砖。

    赐福堂

       赐福堂是贾家官厅,面积达到700多平方米,赐福堂天井处由青砖砌成福、禄、寿、喜圆形字样,两侧为封火墙翘角建筑,赐福堂装饰为木雕、石雕,采用圆雕、镂雕和高浮雕技法,赐福堂山墙均用条形麻石砌成,高1.5米,山墙和后墙上有石刻多处,纹饰有鹿、凤、八卦、蝙蝠等。

    泰顺堂

       泰顺堂,位于崇顺巷和玉塔巷交汇处,占地面积260多平方米,是贾家古村更早的官厅。

    普贤禅寺

       普贤禅寺,位于贾家古村北面,始建于明永乐二年(1404年),原寺院占地2000多平方米,砖木结构。“文化大革命”期间(1966年—1976年),寺毁。1985年,在原址修一小庙。2005年,释心严法师主持在原址重修。重修后的普贤寺占地约30亩,水泥路进入,山门外的两边建有放生池,进入山门依次有天王殿,面积300平方米。

    大雄宝殿

       大雄宝殿,建筑面积500平方米。大雄宝殿两旁有钟、鼓楼。钟鼓楼后有僧舍。大雄宝殿后有一宝塔。古村南面有一玉塔,始建于明景泰二年(1451),于寒溪桥边。原塔毁于“文化大革命”期间(1966年—1976年),2003年8月在原址按原样重建,2004年清明竣工。塔7层,高42米,八角形,白色塔墙,黑色飞檐。畲山贾氏为官宦后裔,世代崇尚儒术,仅书院就有7所(现存完好的有明月轩、皖月轩、文昌私塾、鹤鹿私塾四所)。据《畲山贾氏宗谱》载,明清时期就有通过乡试以上科考的秀才、举人、进士120余人,其中进士10人,举人9人。

      贾季良长子贾信,字舜夫,宣德年间(1426年至1435年)被任命为刑部广东清吏司主事,不久擢升为工部郎中,后继升广东廉州府知府。贾信为官刚正不阿,廉政为民。任廉州知府其间,他见该地的珍珠产区因受太监范肆权势的欺压,致使珍珠贸易受到阻碍,许多商贾不敢往来。于是他将范肆的所作所为写成奏折上报朝廷,最终朝廷罢免了范肆的官职。从此珍珠贸易渠道畅通,商贾们深受其惠。

      原外经贸部副部长、中国贸易促进委员会会长、中国国际商会会长、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起草委员会委员贾石自幼生长在贾家村,其住宅至今保存完好。

       贾家古村不少堂号还与诸多历史人物和事件相联系。建于清初的树仁堂,因朱德民国十九年(1930年)随毛泽东率领红一军团转战高安时曾在此居住,领导农民打土豪、分田地,老百姓称其为“福气堂”。抗战期间,国民党74军军长王耀武就住在贾村的厚德堂,指挥了上高会战。

二、元青花

(朋友们在高安市博物馆大厅合影)

        高安市地处江西省西北部,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2000多年前的汉高祖时期,已经建县。唐时改为州,始命名为高安,并设置靖州。至元代,高安改州为路,归瑞州路治。高安城自古就沿锦河而建,漕运十分发达,商贾云集手工业成熟。

    1980年,江西高安市发现一处元代窖藏,出土元青花、釉里红瓷、卵白釉瓷、龙泉窑青瓷、钧窑瓷器239件,这批出土的元瓷分属4个大的窑口:景德镇窑产品包括了19件元青花、包括高足杯9件、云龙纹盖罐1件、云龙纹荷叶盖罐2件、云龙纹带盖梅瓶4件、缠枝牡丹梅瓶2件和蕉叶纹花觚1件。4件釉里红及青白釉、卵白釉瓷,数量共68件,龙泉窑青瓷数量最多,达168件,此外还有钧窑系和磁州窑系的产品。高安发掘的这批瓷器规格都很高,主要来源于景德镇的窑口,还有龙泉窑、钧窑、磁州窑的器物。其中最令人惊叹的就是19件元代青花瓷器。

       高安出土的这批窖藏瓷器,量大、器形多、器物完整、工艺精湛,很多都可作为陶瓷鉴定比对的标准器。经国家文物局相关专家鉴定,其中42件定为一级文物,其他各类瓷器均定为国家二级文物。但由于没有窖券出土,窖藏也没有做任何记号,窖藏主人到底是谁?如此精美的瓷器又为什么一直留在窖中?这样制作精良的瓷器,在元青花蓬勃发展的元代也绝非一般人能够拥有。这批瓷器的身世之谜从窖藏出土那天起,就一直困扰着研究人员,至今还没有人能够解开此迷。真可谓:一城青花瓷韵,千年瑞州府衙。

三、瑞州府衙

       瑞州府衙最早可追溯到汉高祖六年的建成县衙。唐武德五年,因避太子李建成的名讳,建成县改为高安县,并在此设州,元代为瑞州路,明清设瑞州府。自宋代以来,此地一直是历代州治或府治的所在地。

       高安文化底蕴深厚、学风兴盛、民风淳朴,建城二千余年,是宋代史学家刘恕,元代元曲周德清的故乡,苏辙、苏轼、陶渊明、文天祥等名士都曾留下诸多人文资产。同时兼具好学不争、俭而思谨、重廉耻、尚敦实的基本性格,兼有豫章地区时“好经学,尚清静”、“君子务本,小人勤稼穑,人多衣冠,俗少争斗”、“尚黄老清静之教,士大夫重于隐遁而有徐孺子遗风”,有尚读、进取、勤俭、刚直、仕隐的城市性格。

        古今交融的瑞州府衙,是千百年历史的见证,府衙建筑以明代格局为主,承袭了五代时期建造的筠州州衙的风貌,融合了宋元风格,极具古韵,十分有特色。当然为了保证古韵的再现,府衙的所有的建筑都坚持采用传统的榫卯结构,不用一颗钉子,将古建精髓得以延续,保留了府衙建筑的古韵,在红木青瓦间,一座座亭台楼阁就是对古瑞州府衙还原。

(俯瞰瑞州府衙全景)

四、大观楼

       古有“负山面江,胜概甚伟”之称的江西省高安市古郡城谯楼——大观楼,原名为锦水奇观楼,坐落在高安市城区锦江北岸,原高安市人民政府正前。谯楼始建年代久远失考,从北宋元丰年间(1078-1085),已有千年历史,原楼匾题"宋祀源流",在元代兵祸中被焚毁。明朝万历中叶(1588—1604)知县田一甲按明代风格重建,清嘉庆二十年(1815年)由瑞州(今高安)知府石俊主持按原貌再次重建,取范仲淹《岳阳楼记》中“岳阳楼之大观也”之意改名为大观楼。1966年5月“文化大革命”期间,改名为“东风楼”,1980年地名普查中,恢复原名“大观楼”,一直沿袭。这座楼在抗日战争时期被日机炸毁,抗战胜利后,由国民党县政府于民国三十五年冬(1946年)进行了简易修复,解放后,于1963年9月由高安县人民检察院主持作了一次修复,千百年来,大观楼经过多次的重建、维修、修复。1983年5月,由高安县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5年10月,经省人民政府批准,列为第一批重点风景名胜点。2000年3月,中共高安市委、高安市人民政府决定按明代风格重新修复,工程于2003年元月竣工并正式向游人开放。现楼高21.99米,宽16米,长65米,上面雕刻的龙凤纹、松竹梅纹、花鸟草木等栩栩如生。重修后的大观楼不愧为高安市的标志性建筑物。

       高安大观楼前俯后倚市政府大院,颇具明清建筑特有的风貌。层层的檐宇,曲折的回廊,清丽的格窗,无不给游人以古朴幽雅的情趣。那高翘的飞檐临空欲飞。凭栏远眺,前面是繁华的市区中心,高楼林立,一幅颇具现代风味的城市图画,对岸是长长的河堤,巨伞如盖的大树,微风徐来,秀丽宜人。右边是雄壮的瑞州大桥。

五、锦江浮桥

       高安大观楼前浮桥始建于五代十国时期杨吴乾贞二年(公元928年)取名永安桥,位于城隍庙前,13舫,比舟为梁,铁揽绳牵,随波升降。

       宋太平兴国七年(公元982年)增为14舫,元丰年间(1078—1086)增为15舫,又由15舫增至24舫,锦江浮桥位移大观楼前,咸淳年间(1272年)又移置城隍庙前,又过了4年,为抗元兵,仁济桥炸断,浮桥复位大观楼前。明正德九年(1514年)桥两边装上栏杆,浮桥两岸建起石码头,改名迎仙桥。清康熙八年(1669年)修缮后改名锦江桥。

       1939年为适应对日作战将浮桥焚毁,1946年修复,1949年7月国民党军溃逃时将浮桥斩断缆绳放流,1951年县人民政府修复通行,全长161.85米,共14厢40只浮船组成。此桥三年一小修,五年一大修。现成了高安人最喜欢去的地方。

       锦江江水如带,由南向东逝去。面对此景,使人不禁发出孔子一样的感叹:“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白天,浮桥上行人如织,水面上渔船帆影,来往穿行。夜晚,“锦江明珠”灯火通明,风味小吃热闹非凡。而一年四季,风景又迥然不同,令人乐而忘返。



        一天的瑞州之行在高安的喻淑华女士带领到市郊瓜农家赏瓜买瓜中结束,下午六时我们顺利地返回南昌。

    

2023.07.11

阅读 1054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