骄阳似火,烈日炎炎,盛夏的榕树永远茂盛,头顶的骄阳永远热烈,努力的日子永远散发着光芒,踏着盛夏的风,5天的培训脚步已经迈出了一半,我们也迎来了培训的第三天。
来自道县一中的周珠湘老师带来了一场精彩绝伦的示范课——《环境描写的作用》。
“万般景语皆有因”。周老师从环境描写的含义,环境描写的分类,环境描写的作用三个板块生动形象的展示了一堂好课。详细讲解了环境描写的作用,归纳了环境描写常见的六大作用:交代背景;渲染环境气氛,烘托人物心情;表现人物性格;暗示人物命运;推动故事情节发展;深化主题。
周老师与学员交流互动。
周老师强调在日常教学中要注意随堂检测,根据学生回答指出学生的问题所在,给出相应的作答方法,在教授《环境描写的作用》这一课时,教会学生答题时要先概括内容,再分析其作用。
唐老师讲座的主题是《记叙性文本的教学策略及备考建议》。唐老师先解读了《语文课程标准》关于阅读教学,引出她在日常教学中的一个案例,在讲授八年级下册《卖炭翁》一课时,唐老师让学生分析课文中的人物形象,其中就有位学生提出了不同见解:想分析“牛”的形象。
唐老师对学员提出问题:当课堂上面对这种情况时,老师们会怎么做呢?
同样唐老师没有打断,而是给了学生展示的机会,让学生分析。唐老师认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该给学生充分展示的机会,但是在学生回答完后老师要注意点评,让学生认真审题,因为问题是分析人物形象,而“牛”不是人物。
随后唐老师详细讲解了记叙性文本常见考题的答题策略。唐老师以“理清文章线索”为例,将线索分为七大类:以人物、事情、物品、地点、时间、感情为线索,还有双线并行。而与之相应的解题方法就是从文本中去寻找:有些标题即线索,从标题即可看出本文叙事线索是什么;注意反复出现的词语或事物,一般是物线或事线;议论抒情找线索。
最后唐老师就记叙性文本提出了一些的备考建议。
1.夯实基础,构建知识网。
2.精选习题,及时答疑。
3.针对薄弱点,科学训练。
学生要善于反思、善于归纳总结,老师亦一样。做到如此,相信我们就一定能发现试题中蕴含的“密码”,带领学生逐步提高自己的阅读能力!
树湘学校的蒋静妮老师带来了一堂示范课《中国石拱桥》,蒋老师这堂课从一个快闪视频着手,导入教学内容——“桥”,接着让学生用“圈点勾画”的阅读方法速读课文,让学生找出中国石拱桥的特点。蒋老师教学过程完整,全方位讲透了说明文的顺序及说明方法,蒋老师亲切活泼的教态,生动有趣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充分感受到了学习的快乐,也让学生更好的掌握说明文的顺序及方法,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的。
邓选飞老师带来的讲座是《说明文、议论文、非连续性文本的教学与备考》。邓老师从《课标》着手,告诉老师们要树立“素养立意、教考一体”意识,坚持教、学、评一体化原则,在复习过程中要“以学定教、以评促学”。
邓老师的讲座分为三大板块。第一板块课程篇:从课堂走向课程。邓老师从《课标》的内容组织与呈现方式——学习任务群,发展性任务群——实用类文本的阅读,告诉老师们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对学习任务群的评价。第二板块教学篇:从教学走向教育。邓老师讲到复习的价值就是一个查漏补缺,自我完善的过程,老师要促进反思,培养学生的素养,打通联系,主动构建。在复习教学中要实现三个转变:
- 变革师生关系:从教什么转向怎么教;
- 关注学生差异:从答什么转向如何答;
- 链接实际生活:从标准化转向情境化。
第三板块从练习走向测评。从说明文专题,议论文专题,非连续性文本专题详细讲解了这个板块。
学员们在认真做笔记。
“海有舟可渡,山有路可行。”时代的发展,人类的进步,课程标准的不断更新促使我们不能停止学习的脚步。参加培训就是更新教学方法的很好途径,通过培训我们能精准的把握当下最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最炙手可热的教学方法,直面自己的弱点。从教师职业素养方面到教师专业能力都有很大的的提升,更明确的指明了我们学习和工作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