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的北京,骄阳似火。天气的炎热却挡不住我们学习的热情。7月11日上午,顶着炎炎烈日,我们走进北京师范大学,感受百年名校浓厚的文化底蕴,学习领略北师大传承至今的优良精神。
下午,北京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熊晓琳为我们分享了题为《坚定理想信念,践行初心使命——红色音乐经典中的奋斗百年路》的专题讲座。
讲座伊始,熊晓琳教授以红色经典音乐为载体,为我们科学解读了中国共产党践行初心使命的百年奋斗历程。
熊晓琳教授从五个阶段全面阐述了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站起来的百年奋斗路。
一是“艰辛探索,东方曙光”。围绕《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北方吹来十月的风》《就义歌》等红色歌曲,指出这一阶段为了给中国找到一条出路,不同的阶层不同的人,曾经做过的各种各样的尝试。
二是“开辟道路,星火燎原”。通过《毛委员和我们在一起》等音乐作品,生动阐述了我们党艰苦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伟大历程。
三是“雄关漫道,万水千山”。通过《血战湘江》经典音乐作品,展现了红军长征的胜利,不仅开辟了中国革命继往开来的道路、奠定了中国革命胜利前进的基础,而且也谱写了豪情万丈的精神史诗,铸就了伟大的长征精神。
四是“抗日烽火,艰苦卓绝”。以《长城谣》《英雄的家书》等作品,还原了十四年抗日战争的历史过程,中国共产党人作为全民族抗战的中流砥柱,始终勇敢战斗在抗日战争最前线,支撑起中华民族救亡图存的希望。
五是“人民解放,当家作主”。以《愿亲人早日养好伤》《跨越时空的青春对话》《开国大典》等音乐作品展现了实现人民当家作主是中国共产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实现人民当家作主是中国共产党的政治纲领和奋斗目标。
讲座在《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歌声中结束,通过歌声,让我们41位校(园)长更加深刻牢记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史,坚定跟党走的信念与决心。
熊晓琳教授沉浸式的讲授,使我们对红色音乐经典的艺术魅力和历史意义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
晚上,首都师范大学初等教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李敏为我们分享了题为《学校德育的所指与实践路径》专题讲座。
李教授首先提出“学校德育究竟是什么?”这一问题与我们进行讨论,在交流互动中引出了“学校德育体系是什么?”和“学校中的德育形态是什么?”的相关内容。
随后,结合“‘越界’的德育”和“道德有没有‘情绪’?”这两个具体案例,使我们明确了德育的主要任务,让在座的校(园)长进一步领会了德育工作的所指。同时,李教授分享了她基于教师德育素养的研究成果,让大家对教师德育素养的评价体系及指标有了全面且深入的理解。
接着,李教授分享“道德学习关心什么”这个话题,分别阐述了小学阶段、中学阶段、大学阶段的德育重心。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我们将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提高立德育人的能力,培养能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