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小知识

灰灰
创建于2023-07-11
阅读 644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小学时期(6~12岁)是人的行为、性格和智力迅速发展的关键时期。根据艾里克森心理发展的八阶段理论,小学阶段的孩子主要的心理冲突是勤奋对自卑。

  这一阶段的儿童在小学接受教育,如果他们能顺利地完成学习课程,就会获得勤奋感,这使他们在今后的独立生活和承担工作任务中充满信心。反之,就会产生自卑感(如孩子的学习上经常无法顺利完成任务,多次受到批评等)。当儿童的勤奋感大于自卑感时,他们就会获得"能力"的品质,否则这个孩子以后干事就会畏缩,不自信。

        那么各个年级的孩子会表现出怎样的心理特征,我们又应该如何引导呢?

一年级:

心理特征:对小学生活既感到新鲜,又不习惯,因而一时难以适应,好奇、好动、喜欢模仿,但很难做到专心听讲,特别信任老师,并且有直观、具体、形象等思维特点。

沟通方法:此阶段以适应和培养习惯、培养学习兴趣为主,引导孩子怎样愉快地学习。家长可以从如何安排时间,如何使用高效引导语入手,培养孩子养成独立自主热爱学习的好习惯。

二年级:

心理特征:此阶段是小学生形成自信心的关键期,情绪不稳定容易冲动,自控力不强。

沟通方法:此阶段孩子学习习惯、学习态度从可塑性强转向逐渐定型的重要过渡阶段,逐步适应了小学生活,也形成了一定的行为习惯,我们要对其不良行为进行及时纠正,培养学习兴趣。要多鼓励肯定孩子,随时注意孩子心态的变化,学习上还是要注重习惯的培养和基础知识的把握。

三年级:

心理特征:此阶段是孩子情感发生变化的转折时期,从情感外露、浅显、不自觉向内控、深刻、自觉发展。但在学习和人际交往中,情绪控制能力有限。普遍出现马虎大意,做作业磨蹭等不良习惯,需高度重视及耐心纠正。

沟通方法:由于交往范围扩大,认识能力不断提高,孩子遇到的各种困扰也随之而来,开始产生不安情绪,需要家长悉心陪伴和耐心引导,及时帮助孩子解决问题。

四年级:

心理特征:9-11岁是儿童成长的一个关键期,处于儿童期的后期阶段,大脑发育正好处在内部结构和功能完善的关键期,在小学教育中正好处于从低向高的过渡期,生理和心理变化明显,是培养学习能力、情绪能力、意志能力和学习习惯的最佳时期。

孩子已经从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转变,有了自己的想法,但辨别是非的能力还有限,社会交往经验缺乏,经常会遇到很多难以解决的问题,是不安的开始,如果不注重引导,孩子可能会因为一些小的困挠干扰了学习,逐渐对学习失去兴趣.

沟通方法:此阶段孩子的学习知识点已经增多、加深,孩子开始出现小学阶段第一分化,需及时帮助孩子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树立信心。注意孩子上课时注意力的问题,书写习惯,培养孩子演算、检查的习惯。

五年级:

心理特征:竞争意识增强,不甘落后。更关注学习成绩,对于学习优秀的同学开始产生敬佩之情。独立能力增强,喜欢自发组成小团体。不轻信吹捧,自控能力逐步增强。

沟通方法:鼓励做事情的坚持性,帮助孩子建立进取的人生态度,促进自我意识发展。孩子已经开始进入小升初的储备期,家长要开始关注小升初信息。

六年级:

心理特征:孩子开始进入青春早期,青春期是少年向成年过渡的阶段,相当于小学后期和整个中学阶段。学生的自主意识逐渐强烈,喜欢用批判的眼光看待其他事物,有时还对师长的正当干涉感到反抗抵制。情绪不稳定。注意调节和控制自己的情绪。自我意识、评价和教育的能力也得到了充分发展,初步形成了个人的性格和人生观。但意志力仍不够坚定,分析问题的能力还在发展中,所以遇到困难和挫折容易灰心。

沟通方法:此阶段需要密切关注孩子的心理变化,关注学习的同时,还需有健康的心理发展。六年级的孩子已经进入青春期,不要维持过去儿童期的沟通方式。以相对偏成人朋友的方式跟孩子开口,不要以“我们谈谈”、“来,跟妈妈说说”这类方式开始谈话,可以用朋友交流的方式展开交流。

遇到心理健康问题怎么办?

学生可以这样做:

1.了解自己,接纳自己,肯定自己。

2.对自己的生活负责。

3.拥有一个伟大的梦想,设立明确的生活目标。

4.学会自我控制,克服诱惑,活在现实当中。

5.学会舒缓、愤怒、低落、忧郁、厌倦的情绪。

6.对自己要时常鼓励,增强自信心。

7.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8.注意锻炼身体,展现朝气活力。

9.学会思考,养成积极进取的学习生活态度。

10.净化自己的心灵,追求平和的心境。

呼吸放松法

       吸气,缓慢并深深地吸气,约4秒钟使空气充满胸部;呼气,要自然而然地,慢慢地把肺底的空气呼出来。注意放松的节拍和速度。

思维转换法

       在面对压力出现焦虑时,要学会时刻提醒自己,把注意力从消极方面转化到积极有意义的方面来。心情自然会豁然开朗。

音乐调节法

       医学表明:多听音乐能调整神经系统的机能,解除肌肉紧张,消除疲劳,改善注意力,增强记忆力、消除抑郁、焦虑、紧张等不良情绪。

家长可以这样做:

1.营造和谐的家庭氛围

       良好的夫妻关系会让孩子更好地学习父母的优点,感受到稳定和安全的家庭氛围,提高他们面对问题的信心。父母之间和谐的关系也对孩子建立自己的人际关系,尤其是未来的亲密关系具有积极的影响,有助于提高孩子未来生活的幸福指数。

2.倾听孩子说话

       家庭应该是孩子说心里话的地方,家长常跟孩子聊天,把说话的机会多留给孩子,让孩子敞开心扉,尽情表达自己,不做过多评判。特别是父亲要跟孩子作有益的思想交流,不能因为忙碌而缺席孩子的成长。当孩子说话时,家长倾听时是最美好、最温馨的。

3.鼓励夸奖有方法

       孩子的自尊心往往都很强,如果父母只因为孩子获得好成绩而夸奖孩子,会让孩子觉得取得好成绩才是好孩子,而好成绩往往不是完全可以由孩子的努力来控制的,所以孩子会更容易不安。如果父母能看到孩子的努力,夸奖他做事情的过程,往往会让孩子更有动力继续去努力做事。

    关注孩子的性格、情绪、意志、品格、兴趣爱好的培养,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引导孩子们播种好习惯,收获好人格,享受好人生!

                  让我们共同携手

                     借助彼此之力

                共同点亮孩子的心灯

              照亮他们未来的漫漫长路!

阅读 644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