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1日,在骄阳似火的入伏之时,在人杰地灵的湖南长沙,南宁市第二十中学初中骨干教师能力提升高级研修班正式开课了。
盘晓艳老师主持今日培训课程
开班仪式结束后,我们迎来了第一堂讲座——湖南师范大学陈德祥教授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做“四有”好老师》。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加强和改进党的民族工作,全面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随后,陈教授以浅显易懂的生活实际为例,耐心地为我们讲解了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发展过程与深刻内涵。从“树立、培养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再到二十大表述的“以铸牢中华民族的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做好各项工作”,这一概念逐渐被完善。
湖南师范大学陈德祥教授作《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做“四有”好老师》讲座
陈德祥教授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给我们归纳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内涵,就是要引导各族人民牢固树拉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
只有铸牢中华民族的共同体意识,才能维护民族根本利益,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陈教授深入浅出的阐述,使学员们收获良多。
湖南师范大学陈德祥教授作《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做“四有”好老师》讲座
讲座结束后,学员代表莫彦涵老师分享了自己的心得体会,提出我们可以将民族问题迁移应用到班级管理中去,认同群体的共同目标,朝着目标共同奋斗,实现集体和谐、民族团结、社会安稳的理想。
莫彦涵老师分享学习心得体会
下午,来自长沙市教科院的正高级教师袁苍松给我们带来了一堂关于专业素养提升的专题讲座《且行且思,如琢如磨——浅谈教师专业成长与教育科研成果培育》。
长沙市教科院袁苍松老师《且行且思,如琢如磨——浅谈教师专业成长与教育科研成果培育》主题讲座
首先,袁老师以朴实的语言,剖析了教师专业成长的内涵,引导学员找准教学风格定位。
其次,袁老师逐一介绍了科研成果的表现形式和具体要求,如课题、论文、著作等,鼓励学员多参与、多钻研、多拿奖。
随后,袁苍松老师还给学员讲解了教师成长的典型案例,以自己和身边教师的实际体验,为科研型教师提出许多可行性的建议。
针对教师成长的实现路径方面,袁老师推荐同伴互助的途径,以任务驱动和成果导向的方式,提醒青年教师做好专业发展的规划,分别对一年、三年、五年、十年的教学生涯进行合理安排,成长为一位学生喜爱、家长放心、同行佩服、社会敬重的杰出教师。
长沙市教科院袁苍松老师《且行且思,如琢如磨——浅谈教师专业成长与教育科研成果培育》主题讲座
学员代表杨月老师表示听了袁老师的精彩讲座,受益匪浅,深受启发:
我们一线教师可以从两个角度寻找课题,一是从“剪不断理还乱”的烦恼中寻找。教学实际中的烦恼往往激发我们研究的冲动,有了研究的冲动才会有研究的行动,有个研究的行动才会有解决问题的结果。二是从成功的经验中选题。在教师日常的课堂教学和班级管理等成功做法的背后往往都隐含着科学的规律,只要老师们静下心来,对其进行分析和归纳,就可以发现研究的问题,进而提炼成研究的课题。
同时,这也要求我们教师自觉学习理论,提高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勤于积累,勤于思考,做一个教学和科研的有心人。
杨月老师分享学习心得体会
制作:第二小组
撰稿:梁园媛
摄影:杨 阳、王 萌
编辑:张成英
审核:李美荣、黄义茜、黄 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