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市第一中学南海学校数学组第15周科组活动

静思
创建于2023-07-11
阅读 287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时间:2023年6月7日周三上午

第二节,初一四班,

王晓霞老师,课题《中心对称》,

第四节,初一3班,

吴川洪老师,课题《中心对称》,

课后评课。

王晓霞老师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知

内容:魔术表演

让一学生从下面四张扑克牌中抽取一张旋转180°后使得这四张扑克牌摆放位置与原来一样,魔术师能快速地说出这位学生到底旋转了哪张扑克牌,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中心对称》.

通过创设魔术情境,说明研究图形变换的实际意义,引出主题,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好奇心与积极性

(二)合作交流,探索新知

活动一:探索中心对称的概念。

中心对称的性质:成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中,对应点所连线段经过对称中心,且被对称中心平分.

1、作对称点

2.归纳

中心对称图形的概念:把一个图形绕某个点旋转180°,如果旋转后的图形能与原来的图形重合,那么这个图形叫做中心对称图形,这个点叫做它的对称中心.

想一想

1.学习上,我们平时见过的几何图形中,有哪些是中心对称图形?请指出它的对称中心.

2.在生活中,下列哪些图形是中心对称图形?

3、总结出中心对称和中心对称图形的联系与区别

成中心对称与中心对称图形区别

通过观察类比、习题巩固、表格分析等多种方式让学生对知识一目了然,运用自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主观能动性


(三)巩固新知,学以致用

通过层层相扣的习题的判断交流,不仅加强学生对知识的深化和理解,也增强了他们的合作意识

(四)归纳小结,提高效率

1、谈谈这节课有什么收获?

知识上:(1)中心对称图形有哪些特性?

    (2)中心对称和中心对称图形的联系与区别?

方法上:数形结合,类比学习……


吴川洪老师的教学过程

环节一:创设情境  复习导入

复习旋转对称的概念.

学生观察课件中两组图片:

教师再提出问题 :这两个图形能否重合?怎样才能重合呢?从而引出课题.

环节二:师生互动 初探新知  

1. 中心对称、对称中心和对称点的概念

学生活动1 学生独立阅读教材上的相关概念:

教师巡视学生活动情况并适当指导。

在学生独立阅读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理解这一概念的含义并指导学生在教材中的相关位置做出重点的记号。

环节三:合作交流 再探新知  

1.中心对称的性质。

学生活动   

独立细心观察多媒体呈现的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有何发现?

前后4人为一个小组,互相交流、归纳中心对称的性质?

教师参与部分小组的研讨,对学有困难的同学加以及时辅导.

教师以抽问方式请小组代表汇报小组研讨情况,要求说明每个组员在小组研究中所起作用和观点。

在小组发言的基础上,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归纳中心对称的性质:


环节四:学以致用 实战操作

运用中心对称的性质作出已知图形关于某点中心对称的图形.

环节五:课堂小结(谈收获)

在课堂临近尾声时,教师组织学生对本节课进行小结,鼓励学生从数学知识、数学方法和数学情感等方面进行自我评价.在学生小结的基础上,教师再出示本节课的重要知识点和数学思想方法.


课后评课


  王老师和吴老师上的这一节课后,总体感觉是教师主导过多,学生主体作用发挥不够明显。

 1、从教学目标上看,明确体现符合新课程标准、大纲、教材的认知要求,明确体现符合学生实际的能力要求,体现渗透数学思想、数学文化及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要求。

 2、从教学程序上看,在教材处理方面,内容正确,课容量恰当,深度、广度适宜,突出重点、抓住关键,对疑难点处理得当,脉络清、层次明,讲授准确,体现知识的形成和应用过程,注意知识的系统性及前后衔接,合理地使用先进教学手段;在突出主体作用方面,面向全体,定位准确,体现分层要求,能因材施教,善于启发、设问得当。

 3、从教师素质看,具有较好的数学素养,讲解准确,具有一定的组织课堂教学能力,讲普通话,富有感染力,书写工正整齐,课堂信息量大,教态自然、亲切。

 4、从教学效果看,基本完成教学任务,学生兴趣浓厚,课堂气氛和谐,基本达到应有的知识、能力、综合素质等要求。

两位老师在教案设计上这节课有一定特色,但在具体教学授课过程中把握不足,缺乏新课程理念,给学生提供探索、交流的空间、时间不足。虽然注重训练,而且设计也较为合理,形式多样,反馈及时,评价科学,但对学生激励不足,学法指导不够重视,在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鼓励学生发表见解、提出问题方面的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

 2、教师过于心急,没有让学生真正动起来,很多次把学生的正确的意见扼杀,这样不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阅读 287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