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进一步弘扬中医特色疗法,做好治未病工作,我科继续开展一年一度的“冬病夏治”。何谓“冬病” ?“冬病”就是在冬天易发的病,此种病的易发人群多为虚寒性体质,也就是俗话说的没有火力。通常的症状:手脚冰凉,畏寒喜暖.怕风怕冷,神倦易困等,中医叫阳气不足,也就是自身热量(能量)不够,产热不足,寒从内生。这样的人即使在盛夏,睡觉也要盖着被子,穿着袜子。“夏治”是选择夏天炎热季节,采用适当药物进行治疗。因夏季自然界阳气旺盛,人体阳气浮越,此时对阳虚者用助阳药,可更好的发挥扶阳祛寒、扶助正气、祛除冬病根因的作用,并可为秋冬储存阳气。阳气充足,则冬季不易被严寒所伤。“冬病夏治”属于中医缓则治其本的治病原则。每年的夏至—秋分期间为防治的最佳时间,开展“冬病夏治”活动的目的就是达到治未病、养生、保健的作用。
“三伏”是指什么呢?“三伏”是初伏、中伏和末伏的统称,是一年中最热的时节。每年出现在阳历7月中旬到8月中旬。传统的三伏日是由二十四节气中的日期和干支纪日的日期相配合来决定的,而三伏日是指夏至以后的第三个庚日、第四个庚日和立秋以后的第一个庚日。遵照古籍,这是一年之中最炙热的时候,亦即所谓的初伏、中伏、末伏,来施行"冬病夏治”疗法。
“冬病夏治”疗法“冬病夏治”疗法是中医学防治疾病的一个富有特色的重要方法,主要方法有针灸、中药贴敷、内服中药、三伏灸等。
三伏灸:对相应穴位施以艾灸,通过艾灸刺激穴位,固本扶正,祛除一切寒湿,对于肩周炎、腰腿痛、关节僵硬疼痛、宫寒、痛经等疾病效果明显。
三伏针:所谓“冬养三九补品旺,夏治三伏行针忙”,可明显提高机体的免疫力,特别对鼻炎、反复感冒、慢性肠炎、荨麻疹等效果显著。
三伏补:通过中医的望闻问切,辨证给予相应的中药,具有调理补虚升阳的作用,对于体虚怕冷、亚健康、反复感冒、自汗者效果明显。
三伏贴:结合了经络与中药学,以中药直接贴敷于穴位,经由中药对穴位产生微面积化学性、热性刺激,从而达到治病、防病的效果。
三伏熏:使用温热的中药,通过高温加热产生的蒸汽熏治,结合伏天阳气盛的特点,综合运用提升身体阳气,散寒通络,对于颈肩腰腿痛效果显著。
小针刀治疗:又称扳机点刃针浅筋膜松解技术,主要针对治疗各种腰腿疼痛,从头痛头晕、颈肩痛、手臂麻木、腰腿疼痛、膝关节疼痛以及到足跟痛,都是我们的治疗范围。伏天治疗,也可以借助阳气,有助于病情恢复。
小儿推拿:小儿推拿以阴阳五行、脏腑经络等学说为理论指导,运用各种手法刺激穴位,使经络通畅、气血流通,以达到调整脏腑功能、治病保健目的的一种方法。借助伏天阳气盛的特点,在三伏天推拿,对提高小儿免疫力效果明显。
现代研究发现,冬病夏治可以改善神经内分泌功能,改善垂体—肾上腺皮质系统兴奋性使功能恢复平衡以增强机体免疫力,真正彻底改善体质。根据最新现代科学研究表明,夏季穴位贴敷能明显的提高机体免疫的各项指标,调节免疫蛋白的功能,减轻β受体的反应,改善机体免疫状态。
冬病夏治适应症
1.呼吸系统疾病,如哮喘、慢性支气管炎、过敏性鼻炎、慢性鼻炎、咽炎、体虚容易感冒者。
2.消化系统疾病,如慢性胃炎、胃溃疡引起的胃胀、胃酸、胃痛等,胃肠功能紊乱,慢性腹泻。
3.妇产科疾病,如痛经、产后头痛、产后风等症。
4.风湿、类风湿及相关骨关节疾病,如颈、肩、腰腿痛等疾病。
5.四肢寒凉怕冷,免疫力低下等其他阳虚体质的人群。
禁忌症:1、孕妇及2岁以下婴幼儿。2、艾滋病、结核病及其他传染性疾病者。3、糖尿病、血液病、恶性高血压、肝肾功能障碍、恶性肿瘤等患者。4、疾病的急性发作期及加重期患者。5、易过敏体质、瘢痕体质不宜贴敷。
注意事项1、成人每次贴敷时间为6-8小时,儿童贴敷为2-4小时。贴敷时间的长短,要根据患者皮肤反应而定,同时要考虑个人体质和耐受能力,一般以患者能够耐受为度。如贴敷后自觉贴药处有瘙痒、疼痛、剧烈灼烧等明显不适感,应及时取下。
重在预防,贵在坚持!
中医科全体医护为您的健康保驾护航!2023年“冬病夏治”的具体时间:
初伏:2023年7月11日——2023年7月20日
中伏:2023年7月21日——2023年7月30日
中伏加强伏:2023年7月31日——2023年8月9日
末伏:2023年8月10日——2023年8月19日
贴敷地点:开滦总医院林西医院门诊楼三层中医科
垂询电话:3057509
3057549
30575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