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炎夏日,骄阳似火,山高水长,千里之遥,挡不住我们跨越山海的热情,只为奔赴那一场研修盛宴。2023年7月10日,福建省龙岩市高中骨干教师培养项目在华东师大顺利启动。这次研训项目从2019年开始筹建,历时四年终于落地。在实施过程中受到了龙岩市教育局和教育科学研究院领导的高度重视,得到了芳梅教育基金会、华东师范大学教育教学部的大力支持。
此项培训委托华东师范大学承办,力求借助高校在教育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方面的优势,通过教育理论素养、学科基础知识、学科前沿知识、学科创新能力、教育实践能力等方面的培养,进一步提高骨干教师的现代教育理论素养和教育教学能力,增强课堂教学改革与创新发展意识,提升教学管理与组织能力为全面推进新课标、新高考的真正实施,加快推进育人方式的转变,提高育人品质,推动课堂教学实践,增强课堂教学改革与创新发展意识,促进高中骨干教师专业成长并在区域内发挥示范、引领和指导作用。龙岩市教科院副院长苏秀扬、培训处副主任张琳娜、中学教研室副主任李晓菁、数学学科教研员卢燕霞老师、谢洁琼老师以及全市高中各学科骨干教师六百余人在线上和线下共同参与本次开班仪式。
7月10日8:30华东师大教育教学部陈向东主任和苏秀扬院长共同主持开班仪式并发表重要讲话。开班仪式上,陈主任先就研修学科,培训方式,研修周期等作出重要指导,让我们深切感受到教学与研究的紧密联系,既要输入又要不断输出的真谛。苏院长从“珍惜”“成全”“改进”三个方面强调这次研修的要求,让我们树立了人人都是主角的研修意识,在学员中营造了浓厚的研修氛围。
龙岩一中的兰燕老师作为学员代表做出了“学有所获,获有所用,用有所果”的郑重承诺。
我们坚信,7月10日----7月13日这为期四天的研修,必定是难忘而充实的。
开班仪式结束后,毕业于华盛顿州立大学,现为华东师范大学课程系副主任、课程所副所长的肖思汉教授,为我们带来了首场讲座——《基于证据的课堂研究》。
肖教授的讲座围绕三个问题展开:不是什么、是什么和怎么做,以一段四分钟的课堂环节视频作为案例,引导老师进行课堂观察、思考、讨论与分析,结合皮亚杰、维果茨基和莱夫的理论,强调了课堂观察中“看见思维与互动”的重要性。
肖教授引导我们,要培养专业视角必须做好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情境速写,二是架构课堂,三是观察课堂生态的微观宇宙。
只有尊重课堂里的“微小”与“日常”,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培养他们求证据的意识,才能成为有专业视角的研究型教师。
肖教授知识渊博,睿智幽默,他的讲座既有理论高度,又有具体案例,为我们在瞬息万变的课堂中,立足课堂观察、进行课堂研究拨开迷雾,指点迷津。
肖教授的讲座结束后,朱爱萍老师作了小结,并从教学的认真态度,内容的丰富多彩,教学方法的新颖独特等方面做出了精彩点评。
同日下午,毕业于华盛顿州立大学教育心理学专业,获哲学博士学位的王哲教授围绕《促进深度学习的教学策略—基于实验研究的证据》做专题讲座。
王哲教授从我们常见的教学策略方法开始导入话题,并以此引出三个核心要素,即学习、教学和评估。在本次讲座中他主要讲述的是学习这一要素,并以此提出“什么是学习”。在解答过程中,他提出学习科学的三条原理:一是基于认知功能上的双通道理论模型,二是容量有限原理,三是主动加工原理。
值得一提的是在论述三条原理时,王哲教授通过相同视频,有声与无声两种对比,让我们感受到单一模型教学策略造成的认知负荷,讲座深入浅出,逐层深入。
王哲教授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六种基本的产生式学习策略,着重分析了自我解释法和绘图法,运用具体的课堂实例来展开互动,并讲述其具体的适用情境和操作规程。
王教授的讲座通过导入问题和引出对比的形式来讲述深度学习的教学策略,循循善诱,引人入胜,为我们的课堂实现深度学习明确了方向。
最后,翁怡芳老师从学习的含义、学习原理、学习的方式和策略对王教授的讲座作出小结,并对王教授的专业精神和独特的教学理念作出点评。
“ 夏雨清风起,听荷绿正浓。”今天的阵雨带走了夏天的闷热,一天的专业研训也如这清凉的夏雨,给渴望成长的我们带来了“清凉”。学习是最美的遇见,成长是最好的风景。我们不远万里,跨越山海,只为遇见更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