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我们一直在路上

禾苗清
创建于2023-07-10
阅读 290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还记得小时候,村子里有了第一台黑白电视,全村的人搬着板凳,聚在小小的电视机前;

    还记得小时候,村子里的年轻人拎起背包,纷纷往广东、厦门方向跑,开启了改革开放外出打工潮;

    还记得小时候,曾经流行于上世纪五十年代的一句口头禅:“楼上楼下,电灯电话”,经久不衰,是人们对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美好生活的憧憬。

    我们的父辈,从牙缝中省钱买自行车、缝纫机、电扇,到后来添置电冰箱、手机、小汽车、商品房,到给后代学钢琴、踢足球、旅游……到如今,我们已进入新时期,全国人民意气风发向着乡村振兴、民族复兴迈进!

    2015年11月2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审议通过《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贫困人口脱贫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底线任务和标志性指标,在全国范围全面打响了脱贫攻坚战。

    2020年11月23日,贵州省宣布所有贫困县摘帽出列,至此,全国832个国家级贫困县全部脱贫摘帽。截至2020年底,1800余人牺牲在脱贫攻坚第一线。 

    2021年2月25日,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在京隆重举行,习近平总书记庄严宣告: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努力,在迎来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的重要时刻,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现行标准下9899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83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12.8万个贫困村全部出列,区域性整体贫困得到解决,完成了消除绝对贫困的艰巨任务,创造了又一个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

    2021年2月21日,中央一号文件正式出炉,主题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把乡村建设摆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位置,全面推进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号角吹响。

    2021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意见》。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要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基础上,做好乡村振兴这篇大文章。

    责任重大,使命光荣。这一路来,我们精准识别、建档立卡,解决了“扶持谁”的问题;加强领导、建强队伍,解决了“谁来扶”的问题;区分类别、靶向施策,解决了“怎么扶”的问题;严格标准、有序退出,解决了“如何退”的问题,而眼下,跟踪监测、防止返贫,是要解决“如何稳”的问题。当前,受疫情、经济下行及其他不确定因素影响,我们依然要坚持问题导向,突出重点地区,聚焦重点群体,关注重点问题,开展防止返贫监测帮扶排查;在过渡期内,对原有脱贫户因地制宜、因户施策开展帮扶,保持原有政策不变,“扶上马再送一程”,将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的“接力棒”,顺利交接到乡村振兴,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我国发展已经进入了新时代,现阶段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而这种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突出反映在农业和乡村发展的滞后上。因此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上下同心、尽锐出战、精准务实、开拓创新、攻坚克难、不负人民”,作为基层一线的乡村振兴工作者,作为新时期“三农”人,我们以始终保持奔向美好生活的奋斗姿态,继续发扬脱贫攻坚精神,充分融入乡村振兴大熔炉,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贡献微薄之力!

    不久后的乡村,我们定能看到:田间地头,看得到农业现代化,看得到产业兴旺;走街串巷,感受得到乡风文明、生活富足;碧水蓝天,看得到环境优美、生态宜居,处处呈现产业兴、农民富、乡村美的多彩“三农”新画卷。

    我们是乡村振兴伟大变迁的见证人,我们,一直在路上。(龙岩市武平县农业农村局 何萍)

阅读 290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